“书记,您怎么来了!”王大力满头大汗地跑过来,后面跟着几个镇干部和一个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汉——正是老支书李德厚。
“来看看进度,听听乡亲们最真实的想法。”李鸣风与王大力、李德厚等人一一握手,目光扫过工地,“进度抓得紧,这很好。但质量是百年大计,更是民心工程,丝毫马虎不得!监理单位是谁?质监站抽查频率如何?”
王大力赶紧汇报:“省里甲级资质的监理公司全程旁站,县住建局质监站每周至少两次突击抽检,都有记录可查。材料进场一律三方验收,李老支书还组织了几个懂建筑的村民代表,自发成立了‘质量监督小组’,天天在工地上转悠呢!”
李德厚接口道,声音洪亮:“李书记,徐县长!大伙儿盼新家盼得眼都绿了!这房子可是要住一辈子的,娃们以后还要在这上学,糊弄不得!您放心,有我们这些老家伙盯着,一根钢筋、一车水泥都别想糊弄过去!安置费、青苗补偿,都按新标准公示到户,签了字按了手印的,钱也分批打到卡上了,没出岔子!”
李鸣风用力拍了拍李德厚的肩膀:“老支书,有您这‘定海神针’在,我和海峰就放心一大半!乡亲们信您,我们也信您!质量监督小组这个形式好,要形成长效机制!”他转向王大力,“样板房什么时候能看?户型设计、采光通风,得让乡亲们提前有直观感受。”
“快了!月底就能完成两套不同户型的精装样板房!保证让大家看得明明白白!”王大力保证。
随后,李鸣风和徐海峰又随机走访了两户即将搬迁的村民。一户是儿子在省城打工、老两口带着孙子留守的李老汉家,另一户是靠几亩薄田和打零工维生的周寡妇家。没有村干部提前“布置”,问的都是最实在的问题:新家离自家的承包地有多远?过渡期租房补贴够不够?搬过去后,老人看病、孩子上学方不方便?以后靠什么营生?
李老汉愁的是地:“书记,县长,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啊!新房子是好,可离我那十几亩好地隔了七八里地,我这把老骨头,天天跑吃不消啊!”
周寡妇抹着眼泪:“领导,我一个妇道人家,带着个上初中的娃,就指着那点征地补偿和以后找点活路。新镇上说有工厂招工,可我这年纪,又没技术,人家能要吗?”
李鸣风和徐海峰耐心听着,详细记录。徐海峰当场解释:“您放心!土地流转政策正在细化,镇里会成立专门的合作社,愿意流转的,租金有保障;还想自己种的,会规划集中的生产用房和农机具存放点,开通到田间的公交专线或者安排摆渡车!绝不会让大家种不了地!”
他又对周寡妇说:“周大姐,困难是暂时的。安置区配套的产业园一期,优先吸纳咱们本地劳动力,特别是搬迁群众!镇里马上要开免费的技能培训班,缝纫、家政、简单的食品加工都有!公益性岗位也会向困难家庭倾斜。孩子上学,新学校就在家门口,比现在方便!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李鸣风补充道,语气斩钉截铁:“大家记住,搬迁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县委县政府盯着呢!你们反映的每一个困难,都是我们要全力解决的头等大事!海峰县长刚才承诺的,就是县委的承诺!做不到,你们直接到县委来找我李鸣风!”
朴实的话语,落地的解决方案,比任何空洞的保证都更有力量。李老汉紧锁的眉头舒展了,周寡妇的眼泪也收了回去,眼中有了光。
回程的车上,夕阳将天边染成一片壮丽的金红。徐海峰看着车窗外掠过的一片片正在复垦披绿的矿区边缘,感慨道:“书记,今天走这一趟,心里更踏实了,也更沉了。乡亲们的要求其实不高,就是一份踏实的保障,一个看得见的奔头。仪式再隆重,也抵不过他们把新钥匙攥在手里的那一刻。”
李鸣风的目光也投向远方起伏的山峦,那里蕴藏着长湖的希望,也寄托着万千百姓的生计。“是啊,海峰。仪式是面子,是号角。但我们真正要交的答卷,是里子,是让青山镇的乡亲们,让所有长湖人,在矿山机器的轰鸣声里,听到的是希望,而不是担忧;看到的是金山银山,更是绿水青山和稳稳的幸福。这才是‘中流砥柱’该有的分量。”
他收回目光,语气沉凝而坚定:“回去后,把今天收集的问题,特别是土地流转衔接和就业培训的具体方案,再细化,再压实!启动仪式的成功,不在主席台上的掌声,而在这些问题的解决速度和质量上!”
车子驶入县城,华灯初上。街道两旁,“打造绿色矿业标杆,建设幸福新长湖”的崭新标语在灯光下格外醒目。县委大楼的灯火通明,如同长湖心脏有力搏动的光焰。新的征程已然启航,千钧重担之下,唯有以“中流砥柱”的担当,破开风浪,将承诺一寸寸夯进这片浴火重生的土地。灯火蜿蜒,如一条奔涌不息的长河,载着沉甸甸的期许,流向充满可能的未来。
喜欢重生之问道官途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之问道官途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