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远装备制造集团考察团的莅临,如同一块投入榆林开发区深潭的巨石,激起的不仅是合作的浪花,更搅动了水底的暗流。这场关乎长兴厂改革成败、开发区产业升级的关键战役,在李鸣风的亲自坐镇下,进入了最核心、也是最艰难的环节——闭门洽谈。
管委会顶楼的专用会议室,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长条会议桌两侧泾渭分明。一边是宏远集团以副总经理周志强为首的核心团队,个个西装革履,神情专注中带着商人的精明与审视。另一边,则是李鸣风亲自领衔的开发区谈判组:刘明远负责技术细节和方案阐述,招商局、财政局负责人提供数据支持,纪委书记孙红梅如鹰隼般端坐一侧,确保程序透明合规。
杨国栋和陈志和也在座,脸上挂着职业化的笑容,眼神却不时闪烁着难以捉摸的光。
周志强作为主谈,没有过多寒暄,直接抛出了宏远集团的合作意向书,条件之苛刻,让开发区这边除李鸣风外的几人都不禁微微变色:
一是虽然认可了复核后的评估价值,但要求基于“战略合作”和“产业带动”的名义,在评估价基础上再下浮15%。
二是原则上接受剥离债务和保障职工框架,但要求开发区额外承担新公司成立后留用职工前两年的全额社保及部分培训费用,金额巨大。
三是要求享受超出现行最优政策的“定制化”优惠,包括延长“三免两减半”时限,以及高达70%的土地出让金返还比例,期限五年。
四是要求在协议中明确规定,榆林开发区未来五年内不得引入或支持与宏远核心业务构成直接竞争的同类型企业。
这已不仅仅是谈判策略,更像是一种基于实力地位的“攻城略地”。每一款都直指开发区的财政承受能力和政策公平底线。
杨国栋见状,脸上堆起“理解”的笑容,率先开口:“周总的条件,确实体现了宏远作为行业龙头的魄力!虽然有些细节对我们来说压力不小,但考虑到宏远能带来的巨大产业聚集效应和品牌提升,我认为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李主任,您看是不是……”他试图引导李鸣风在压力下做出妥协。
陈志和也立刻帮腔:“是啊是啊,周总,我们开发区是带着十二万分的诚意来的!这么大的项目,总要有些特别的政策嘛!排他条款也是为了保障宏远的先发优势,情有可原……”
李鸣风抬起手,制止了杨、陈二人看似“帮腔”实则是“挖坑”的表演。他目光沉静如水,直视着周志强,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周总,宏远的实力和入驻对开发区的意义,我们高度认可。合作,必须是双向共赢,而非一方对另一方的索取。”
他拿起意向书,逐条回应,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土地价格是经过权威复核的评估价,是市场公允价值的体现,也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底线。下浮15%,没有依据,我们无法接受。一分不让。”
“改革方案已明确各方责任分担。开发区会在政策框架内,提供总额不超过五百万元、为期一年的专项补贴,用于新公司吸纳原厂职工后的稳岗和技能提升,按实核销。承担前两年全额社保,超出了合理范围和财政能力。”
“榆林开发区对所有符合产业导向的优质企业一视同仁,提供公开透明的最高等级普惠政策。‘法外特惠’、‘定制化超优’,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破坏营商环境根基,我们绝不能开此先例。土地出让金返还比例,严格按既定最优政策执行。”
“至于排他条款”李鸣风的目光扫过杨国栋和陈志和,最后定格在周志强脸上,斩钉截铁:“此条款严重违背开发区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束缚自身发展手脚,绝无可能写入协议!榆林开发区的大门,永远向所有符合条件、有志于共同发展的企业敞开!”
李鸣风的回应,如同磐石般坚硬,寸步不让地守住了国有资产、财政承受力、政策公平性、市场开放性四条红线!每一句“无法接受”、“超出范围”、“违背原则”、“绝无可能”,都掷地有声,清晰地划定了开发区的底线。
周志强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是深深的审视。他见过太多为了政绩不惜代价的地方官员,李鸣风这种在巨大压力下依然能保持清醒、坚守原则的强硬姿态,反而让他收起了几分轻视。
“李主任快人快语,原则性强。”周志强身体微微前倾,手指敲了敲桌面,“那么,贵方的具体提案是?”
李鸣风早有腹稿,示意刘明远展示准备好的方案:
“土地价格按复核评估价执行,无折扣。但开发区承诺,土地交付前完成‘七通一平’,并配套建设连接主干道的专属物流通道,降低宏远初期基建投入。”
“新公司按方案要求,确保不低于80%的原厂职工留用率,技术骨干优先,待遇不低于原水平且有增长机制。开发区提供总额五百万元、为期一年的专项补贴用于培训、稳岗,按新公司实际支出核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之问道官途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之问道官途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