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8月,南京。
盛夏的余威尚未散尽,蝉鸣聒噪不休,搅得人心绪不宁。黄埔路官邸的书房内,却弥漫着一种与季节不符的沉闷与压抑。窗外梧桐枝叶繁茂,光影斑驳,却丝毫照不进室内凝重的空气。
吴石端坐在硬木扶手椅上,脊背挺得笔直,双手平放于膝上,指节却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他目光低垂,仿佛在审视地毯上繁复的云纹,又仿佛穿透了厚重的地板,望向不可知的深渊。对面,蒋介石着一袭素色长衫,负手立于窗前,久久沉默。案几上,一纸刚刚用印的任命状墨迹未干——“着任命吴石为国防部参谋次长,即日赴台履职。”
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墙角那座西洋座钟,发出规律而清晰的“滴答”声,一声声,敲在吴石的心上。这不是寻常的升迁嘉奖,这是一道通往龙潭虎穴的催命符,是一副沉甸甸的、用前途和性命做赌注的枷锁。赴台?意味着深入虎穴,意味着与大陆亲人骨肉分离,意味着从此将置身于最危险的漩涡中心,每一步都可能万劫不复。拒绝?且不说军令如山,抗命不遵的后果是什么,他比谁都清楚;更紧要的是,那个萦绕心头多年的信念,那个关乎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宏大图景,或许只有深入那个孤岛的心脏,才能觅得一线实现的契机。
他的脑海中,两个声音在激烈地搏斗。一个声音冷静而理智,分析着台湾局势的波谲云诡:国民党政权败退孤岛,内部倾轧必然加剧,保密局特务横行,环境之险恶,远超想象。此去凶多吉少,九死一生。另一个声音,却炽热而坚定,那是他青年时代便立下的报国之志,是目睹山河破碎、民生凋敝后从未熄灭的理想之火。他想起了无数牺牲的战友,想起了还在襁褓中便失怙的子女,想起了脚下这片饱经战火、亟待重整的土地。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防务、其动向,关乎东南沿海安危,关乎解放大业的最终完成。若能置身其中,获取关键情报,或许就能让我军将士少流鲜血,让和平统一早日到来。
“为国为民,何惜此身?” 这念头如一道闪电,劈开了他心头的迷雾。风险固然巨大,但意义更为深远。这是一场无声的战役,是在另一条战线上为理想和信仰而战。
良久,蒋介石缓缓转身,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过吴石的脸庞,似乎想从这张沉静如水的面容上,窥探出丝毫内心的波澜。“虞薰(吴石字),” 蒋介石的声音带着惯有的威严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东南半壁,局势危殆。台湾乃复兴基地之根本,参谋次长一职,关系防务全局,非干练之才不能胜任。你在国防部多年,勤勉忠悃,谋略深远,望你赴台之后,竭诚辅佐陈长官(陈诚),整军经武,巩固东南,勿负党国厚望。”
吴石起身,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丝毫犹豫。他迎上蒋介石审视的目光,语气沉稳,听不出半分情绪起伏:“卑职蒙总统信任,委以重任,敢不竭尽绵薄,效忠党国。台湾防务,关系至钜,石定当恪尽职守,协助陈长官,稳定局势,以报总统知遇之恩。” 言辞恳切,姿态恭顺,完全符合一个被委以重任的将领应有的反应。
蒋介石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神色,或许是满意,或许是更深沉的算计。“嗯。非常时期,需行非常之事。你家人……可一同赴台,以示安定。至于大陆方面,自有安排。” 这话语中,既有“体恤”,也暗含了以家眷为质的意味。
“谢总统关怀。” 吴石再次敬礼,“卑职即刻安排,尽快赴任。”
退出官邸,坐进轿车,吴石才允许一丝疲惫爬上眉梢。车窗外的南京城,依旧车水马龙,但空气中已弥漫着一种政权更迭前夜的惶惑与喧嚣。他闭上眼,指尖轻轻揉着太阳穴。赴台的决定已然做出,接下来,是更为艰难、也更为残酷的现实抉择。
回到位于傅厚岗的寓所,妻子王碧奎已备好茶水。她是个沉静婉约的女子,虽不直接参与丈夫的工作,但常年相伴,早已练就了敏锐的洞察力。见吴石眉宇间锁着浓得化不开的凝重,她便知有大事发生。
“先生,可是……上面有了新的任命?”王碧奎轻声问道,将一杯温热的龙井递到丈夫手中。
吴石接过茶杯,指尖传来瓷壁的温热,却暖不透心底的寒意。他望着妻子关切的眼神,又看向窗外庭院中嬉戏的一双幼女——小薇和小兰,天真烂漫,全然不知命运即将逆转。长子韶成、长女兰成已在大陆求学,暂且无忧,可眼前这尚在懵懂之年的一双幼女,难道也要带着她们一同踏入那未知的险境?
“碧奎,”吴石的声音有些沙哑,“总统任命我为国防部参谋次长,即日赴台。”
王碧奎手中的茶壶微微一颤,茶水险些溅出。她脸色瞬间白了少许,但很快强自镇定下来。“赴台……这一去,何时能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梦回沉默的荣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梦回沉默的荣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