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茹每个月的工资仅能勉强维持生计,即便有心提前备粮,口袋里也掏不出余钱。
倘若粮食供应进一步紧张,她的日子只会雪上加霜。
然而沈为民对秦淮茹的处境并不在意,只是以她这样的小人物为缩影,想到当大环境发生变化时,大批贫困家庭,尤其是农民,生活将更加艰难。
沈为民正在思索如何救济贫困人群。
这些年来,沈为民坚持每日签到,热带雨林系统已经发展得十分庞大。
其中各类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若用来食用,不说供应全国,就是供应整个京城也绰绰有余。
毕竟热带雨林系统中有一个巨大的湖泊,其中的鱼类数量成千上万。
此外,沈为民还在雨林中开辟了一大片菜园,这几年将系统奖励的种子以及市场上能买到的种子都种了下去。
十亩菜园,凭借系统的特殊性,这些蔬菜永不枯萎,也不会老化。
沈为民随时可以采摘食用。
只是他并不打算在京城实施救济,毕竟京城已是全国相对富裕的地区,有钱有存粮的人不少,大多数人温饱不成问题。
沈为民决定前往农村发放救济粮。
厂里还是有些工人闹到了保卫科,另一些则去找了副厂长和厂长。
这个年代的工人底气十足。
然而无论是厂长还是其他副厂长,都只是在安抚工人的情绪。
不少工人已经盘算好,下班后立刻赶往粮站和供销社,能买多少就买多少。
俗话说得好: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轧钢厂下班的铃声还未响起,许多工人便提前离开了岗位。
刘海中、秦淮茹、阎解成也急着下班,赶回家拿粮本和钱票去抢购粮食。
物资紧缺的消息已传遍全城,明白人都清楚物资开始紧张了,早点动手还能买到,晚了有钱也未必能买到。
当厂里的下班铃声终于响起,沈为民才不慌不忙地走出办公室。
沈为民既不缺吃的,也不差钱,根本无需为此烦恼。
他现在琢磨的是如何更全面地接济贫困农民。
刚走出办公室,于莉就匆匆来到沈为民的办公室,跑得气喘吁吁。
“为民,我们快回家拿粮本和票,赶紧去买粮食吧。”她急切地说,“现在物资紧张,全厂工人都在抢购。”
沈为民却轻松地笑了笑:“媳妇,别急,我有办法。”
“有办法?什么办法?”于莉微微张嘴,有些惊讶。
“先回家再说。”沈为民故作神秘。
于莉一向相信丈夫的本事,毕竟她亲眼见过沈为民拿回电视机票、冰箱票和摩托车票。每次问起,他都说是从朋友那儿得来的,却从不细说是哪位朋友。院里和厂里都有人举报过沈为民,可最后都没查出任何问题,他的钱和票来源都是清白的。于莉也就渐渐放下心来。
两人走到大院门口,骑上摩托车,顺路去学校接向东和向霞。于莉这次来轧钢厂,是为了办理延长产假的手续——一胎生了三个孩子,仅靠于母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阎大妈虽会搭把手,但毕竟帮得有限,于莉只好推迟上班,等孩子们满一岁再说。
路过供销社时,他们看见人群拥挤,门口排起长龙,人人手里攥着粮本、钱和票,凡是能吃的都在被抢购。副食品店、粮油站、菜市场,处处人山人海,场面颇为壮观。买到粮食的人满脸喜色,没买到的则神情焦虑。
接上孩子回到四合院,只见院里不少人正慌慌张张拿着粮本和票往外跑,易大妈、阎大妈和刘大妈都在其中。易大妈家条件最好,她和易中海揣足了钱票;相比之下,阎大妈和刘大妈显得拮据许多。
见到沈为民和于莉不慌不忙的样子,阎大妈和易大妈还以为他们不知道物资紧缺的消息,急忙上前提醒。谁知沈为民只平静地说:“你们快去吧。”
几位大妈愣住了,你看我我看你,满心疑惑。
沈为民拉着向东,于莉牵着向霞,平静地走回家去。几位大妈都愣住了。
沈为民在家照顾五个孩子,做了晚饭,神情从容。
院子里的人陆续从粮油站和供销社买回不少东西,于莉和于母开始坐不住了,轮番去劝沈为民,却都被他说服。沈为民向来稳重顾家,她们也就不再多问。
沈为民正给孩子冲奶粉时,何雨水回到了大院。她提着一袋二三十斤的棒子面,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为了这点粮食,她排了几个小时的队,挤了半天的路。
“为民哥,你没去买粮食吗?”见沈为民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何雨水有些不解。
“你忘啦,我可是轧钢厂副厂长。”沈为民笑了笑。
“哦,我懂了,你有办法。”何雨水也笑了。
确实,沈为民一直是大院里的例外。他想要的东西,没有弄不到的。何况他还是轧钢厂的六级工程师、副厂长,弄点粮食自然不成问题。
聊了几句,何雨水就回家了。
贾张氏看见何雨水拎着棒子面回来,脸上露出刻薄的表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热带雨林系统灵泉种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四合院:热带雨林系统灵泉种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