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午,我召集了军事委员会的高级幕僚会议,参与者包括陆军大学校长杨杰将军和总参谋部作战厅厅长刘斐将军。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一丝疲惫,显然,最近的局势让他们同样忧心忡忡。
“各位,日军在华北的部署已经基本完成,我们必须做好随时迎战的准备。”我开门见山地说道,“刘厅长,华北地区的防御方案,是否已经完善?”
刘斐将军打开地图,指着平津地区,沉声道:“韩次长,我们对华北地区的防御方案进行了多轮推演和修订。目前,我们计划依托平津外围的河网和村落,构筑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以永定河、潮白河为依托,主要任务是迟滞日军前进,消耗其有生力量。第二道防线,则在平津近郊,构筑坚固工事,准备进行阵地防御。第三道防线,则是城防工事,准备进行巷战。同时,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撤退路线和物资转运计划。”
我仔细审视着地图,心中却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我知道,这些防线,在日军强大的重炮和航空兵面前,都将显得不堪一击。我必须找到更有效的抵抗方式。“刘厅长,这些防线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些固定的防御工事上。日军的优势在于重武器和机动性,我们必须利用我们的劣势,打出我们的特色。我再强调一遍:以空间换时间,绝不是一味退却,而是在运动中消耗敌人,在消耗中保存自己。你带领作战厅,务必立即研究在华北平原之外,如何利用地形优势,展开运动战和游击战的详细方案。”
杨杰将军补充道:“韩次长,陆军大学正在加紧培养一批军事干部,尤其是熟悉游击战术的基层指挥官。我们已经将华北地区的地形特点,作为游击战术研究的重点。”
我点点头,杨杰将军的工作是基础而重要的。“好!杨将军,我希望你们能将游击战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形成一套适合我军的游击战术体系。同时,要加强对新兵的训练,尤其是射击、投弹和刺杀等基本技能。”
会议结束后,我陷入了沉思。我深知,未来的抗战,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我们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击败日军,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消耗和牵制,拖垮他们。
下午,我接待了一位不速之客,来自广东的余汉谋将军的代表,一位名叫张发奎(化名,代表当时粤军将领)的少将。他身材魁梧,眼神坚毅,带着一股岭南军人的彪悍之气。
“韩次长,久仰大名!”张发奎将军抱拳行礼,声音洪亮。
“张将军远道而来,辛苦了。”我回礼,示意他坐下。我知道,粤军是地方实力派中,抗日情绪比较高涨的一支力量。
“韩次长,我此行是奉余将军之命,前来了解中央对抗战的具体部署。粤军虽然远离北方,但抗日之心,与中央军无异!我们愿意听从中央指挥,共同抗日!”张发奎将军慷慨激昂地说道。
我心中一动,粤军的主动请缨,让我感到一丝欣慰。在这个内忧外患的时刻,能有这样的地方军队支持,弥足珍贵。“张将军,我非常感谢粤军的抗日决心。中央对抗战的部署是全面的,但需要全国各地的军队共同协作。我希望粤军能够尽快进行整训,加强现代军事技能的训练,尤其是对日军重武器的应对和反击。我会派一批军事顾问,前往粤军协助训练。同时,你们也要多与友军交流,学习先进的战术。”
张发奎将军听后,面露喜色:“多谢韩次长!有中央的支持,粤军一定能打出中国人的骨气!”
送走张发奎将军,我再次感到肩上的重担。我不仅要指挥中央军,还要协调地方军阀,将这些各自为政的武装力量,整合到抗战的大旗下。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我别无选择。
夜里,我翻阅着一本关于古代战争的兵书,书中关于“以弱胜强”的战例,让我陷入了沉思。中国历史上,不乏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这些历史的智慧,或许能给我一些启示。我尤其注意到了“围魏救赵”和“声东击西”等策略。在未来,我或许需要用这些古老的智慧,去对抗日军的现代化战争机器。
第四周:1937年3月22日至3月31日
三月第四周,北平的天气终于彻底摆脱了冬季的寒冷,春意盎然,但这份盎然却显得有些病态。我心中清楚,春天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更加激烈的冲突。
周一上午,我在办公室里会见了从南京赶来的军政部部务会议秘书长,一位名叫刘士毅(化名,代表当时负责军政部日常事务的将领)的少将。他虽然军衔与我同级,但负责军政部日常协调,是沟通各部门的重要桥梁。
“韩次长,刘秘书长已等候多时。”李明远上尉轻声报告。
我点点头,示意他请人进来。刘士毅秘书长面色疲惫,显然最近军政部的事务异常繁忙。
“刘秘书长,辛苦了。”我请他坐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