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后的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桃源村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盛会——“归农丰收节暨全球可持续农业小型论坛”。
与会的宾客不再是西装革履的投资银行家、基金经理或政府高官,而是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二三十个地区的,与“归农”理念高度相近的小型生态农场主、朴门农业实践者、慢食运动倡导者、关注农业伦理的科学家,以及“归农”社区内最资深的、几乎如同家人般的核心用户代表。
会场设在经过精心改造后的村小学操场上,原本略显空旷的场地此刻被装点得五彩斑斓。
四周挂满了各地盟友带来的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这些琳琅满目的展品不仅展示了各地丰富多样的文化和物产,更传递出一种浓浓的情谊和合作精神。
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烘焙的香气,那是从临时搭建的小厨房里飘出来的。新鲜出炉的面包、蛋糕和点心散发着诱人的味道,让人垂涎欲滴。
与此同时,咖啡的醇厚香气也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为整个会场增添了一份温馨和惬意。
人们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场地上自由交流,各种语言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和谐的交响乐。
孩子们在田间地头尽情奔跑嬉戏,他们的笑声和欢呼声像银铃一般清脆悦耳,为这个场景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和欢乐。
陈飞作为东道主和主要分享者,站在论坛的讲台上,面对着来自各地的朋友们,他显得格外从容和自信。
他没有准备讲稿,而是选择用最真实、最直接的方式与大家分享他的故事和心得。
他没有炫耀“归农”取得了多少奖项,获得了多少利润,而是极其坦诚地讲述了联盟一路走来的教训与感悟。
他谈到了曾经被资本裹挟的经历,那段日子里,他们追逐着风口,却最终从高处坠落。
然而,正是这次挫折让他们痛定思痛,重新审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陈飞讲述了他们如何重新扎根农村,深入了解农民的需求和困境,以及如何通过创新的方式来推动农业的发展。
他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分享了与各地盟友携手共进的点滴故事,这些故事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整个分享过程中,陈飞的话语真挚而诚恳,没有丝毫的浮夸和做作。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他的分享赢得了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和共鸣,大家都被他的真诚所打动。
“……我们曾经无比渴望找到并站在那个传说中的‘风口’,成为那只被风吹起来的、幸运的‘猪’。”
陈飞站在简单的木质讲台后,语气平和,目光清澈地扫过台下那些肤色各异、但眼神同样专注的听众,“我们一度以为,那意味着成功和辉煌。但后来,我们用惨痛的教训明白了,依赖外在风力的飞翔,是短暂、失控且极其危险的。真正的、可持续的飞翔,力量来源于内部——”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更加坚定:“——它来自于你对自己所在的这片土地,深度的理解、真心的尊重和持续的回馈;来自于你与你的生产伙伴、你的用户之间,基于信任、透明和共同价值观念建立的,那种坚实而温暖的情感连接;更来自于你提供的每一个产品、每一项服务中所蕴含的、无法被大规模工业化复制的真实价值、独特文化和生命故事。”
他指着窗外那片在秋日阳光下闪烁着金色光芒的、即将丰收的“彩虹梨”园,以及果园旁那些脸上带着平和、自信笑容的村民和盟友,动情地说:“今天的‘归农’,不再执着于追求成为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公司。我们更想成为最有温度、最值得信赖的‘链接者’。链接健康的土地与幸福的餐桌,链接辛劳的农人与懂得欣赏的食客,链接古老的农耕智慧与现代的科技创新,链接商业的效率与社会的善意、环境的可持续。我们或许飞得不算最高,速度也不算最快,但我们希望,能够飞得稳健,飞得长久,最重要的是——飞得自在,飞得问心无愧。”
他的发言,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浮夸的辞藻,却因其真诚的实践、深刻的反思和朴素的智慧,引起了台下众多同样在探索“小而美”、“慢而好”的可持续农业道路的同仁们的深深共鸣。
论坛随后变成了一个热烈的、开放的经验分享和思想交流场,大家分享着各自在守护种子多样性、恢复土壤活力、构建本地化食物体系等方面的成功与挫折,互相鼓励,互相启发。
会后,陈飞和苏小倩牵着他们刚学会走路不久、咿呀学语的儿子,在沐浴着夕阳余晖的“彩虹梨”果园里散步。
永昌爷精神矍铄,正耐心地指导着几个新收的、对生态农业充满热情的年轻徒弟,检查着梨子的成熟度,讲解着采收前最后阶段管理的要点。
夕阳的金辉为果园、为老人、为每一个人都镀上了一层温暖而祥和的光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想在风口起飞的猪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想在风口起飞的猪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