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的笔尖在纸上划出第三条标准时,陈默开口了:“‘敢说话’这三个字,最好加个注。”
林远抬头。
“不是喊口号。”陈默把眼镜推了推,“是知道说什么、怎么写、什么时候递出去。说错了,反而害人。”
林远点头,提笔在旁边补了一句:“具备基本法律判断力,能在指导下完成陈述与举证准备。”
他合上笔记本,起身走到白板前,将这张纸用图钉固定在结构图右侧。纸张平整地贴在墙上,边缘没有翘起。会议室里很安静,只有老陈翻动台账本的声音。
周正言站起身,绕过桌子走到白板边看了会儿,伸手从西装内袋掏出一支签字笔,在“第一阶段试点运行”下面画了一条横线,接着写下:“优先覆盖西城、南园、河滨三街道。”
“这三个地方我熟。”他说,“社区调解室都有登记簿,往年积案多,群众信任度低,但问题集中,容易出效果。”
林远记了下来。
“还有件事。”周正言转向陈默,“你写的培训手册,能不能分两版?一个是给内部用的,详细些;另一个简化成流程图,对外发,让普通人一看就知道该留什么证据。”
陈默应了一声:“可以。明天能出初稿。”
老陈把台账本放进布包,拉紧带子,忽然说:“名单我已经理好了,七十三个人,都在这三个街道里头。有六个之前联系过我,问过补偿的事。”
林远看着他。
“他们信我。”老陈声音不高,“所以我得把事做实。”
没人接话,但气氛变了。刚才还是讨论框架,现在具体的人和名字已经进入流程。
林远回到座位,打开电脑,新建一个文档,标题打上“候选人初筛流程及执行说明”。光标闪了几下,他开始敲字。
第一条:申请者需提交书面自述材料,内容包括参与动机、过往相关经历、可投入时间安排。
第二条:由陈默负责审核文书逻辑与表达清晰度,重点排查空话套话。
第三条:面试环节由林远与周正言共同主持,提问围绕真实案例反应与压力情境应对展开。
他敲完最后一行,按了保存键。
“文件我发群里。”他说,“大家看看有没有遗漏。”
陈默凑过来扫了一眼屏幕,指着第二条说:“建议加上‘拒绝使用模板化语言’。”
“加上。”林远改完,发送。
邮件发出的提示音刚落,办公室外传来钥匙串碰撞的声音。紧接着是脚步声,停在门口。
门被推开一条缝,保洁阿姨探头进来:“还开会呢?要关灯吗?”
“再一会儿。”周正言说,“您先去别的屋吧。”
阿姨点点头,轻轻带上门。
灯光依旧亮着,没人提走的事。
林远把电脑合上,又翻开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几个词:“宣传方式”“值班表”“保险方案”。
“老陈。”他抬头,“你说夜间值班,我觉得可行。每周二、四晚上七点到九点,设为接待时段,怎么样?”
“行。”老陈立刻答,“很多人下班才走得开。”
“那第一个月排班我来排。”林远说,“之后轮流。”
“我也能来。”陈默说,“周三晚上没事。”
周正言坐在桌角,两手搭在膝盖上:“我虽然不直接参与接待,但遇到难办的案子,随时叫我都行。”
林远看着他们,没说什么,只是把这三条也记进了本子。
窗外天色早已黑透,玻璃映出室内的轮廓。四个人影静坐在灯下,有的低头写字,有的盯着屏幕,谁也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林远站起身,拿起记号笔,在白板底部空白处写下一行小字:
始于一次胜利,不止于一次胜利。
他退后一步看了看,没擦也没改。
老陈一直坐着,手放在布包上,眼睛盯着那张初筛流程表。过了很久,他低声说:“以前我总觉得,官司赢了,事情就完了。现在才知道,这才刚开始。”
林远转过身:“我们做的不是补窟窿,是想让以后少点窟窿。”
“可有人专门挖窟窿。”陈默忽然说。
大家都听到了。
“我知道。”林远说,“所以我们要比他们坚持得久一点。”
周正言站起身,走到林远身边,拍了下他的肩膀。掌心压了一下,然后松开。
“钥匙明天交。”他说,“东侧那间空办公室,原来放档案的,腾出来了。”
“谢谢。”
“别谢。”周正言走向门口,“这事是你在推,不是我在帮。”
门关上前,他顿了一下:“所里账还没算清,不能倒。但能撑一天,就撑一天。”
门合拢,脚步声远去。
会议室重新安静下来。
林远坐回椅子,重新打开电脑。页面停留在招募公告草稿上。他删掉开头那句“诚邀志同道合者加入”,换成:“如果你愿意为一件不确定能成功的事坚持下去,请联系我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林远的律师生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林远的律师生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