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驻村时光,如白驹过隙。陈远收拾着青石村宿舍里的行囊,指尖拂过那本厚厚的《青石文运录》,心中感慨万千。窗外,熟悉的村庄在晨曦中苏醒,竹编工坊已经传来工人们开工的声响,山歌传习所里飘出孩子们清亮的歌声。
他的目光落在床头柜上的相框上,那是他和林薇的结婚照。照片上,林薇笑靥如花,依偎在他身旁。两年前,就在局里宣布驻村人选的前一周,他们刚刚领证结婚。新婚燕尔就要分离,林薇却只是温柔地替他整理行装:去吧,我知道这对你很重要。家里有我。
如今,任期结束,归家在即,对妻子的思念和对这片倾注了心血土地的不舍,在他心中交织。
第一节:归心似箭
回到南都市区的家,门打开的瞬间,温暖的灯光和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林薇系着围裙从厨房出来,看着他,眼圈微微泛红,却带着温柔的笑意:回来了?
嗯,回来了。陈远放下行李,将妻子轻轻拥入怀中。家的踏实感冲淡了离别的愁绪。他注意到家里添置了不少新绿植,窗明几净,处处透着林薇精心打理的痕迹。
瘦了,也黑了。林薇抚摸着他的脸颊,青石的山水把你锻炼得更结实了。
这两年,辛苦你了。陈远由衷地说。他知道,新婚就独守空房的滋味并不好受。
晚饭后,陈远没有过多沉溺于温馨,他深知肩上的责任。书房里,他打开了那本随身携带的《青石文运录》,开始梳理两年的工作,准备向市文旅局做全面汇报。文昌帝君的神识与文旅局干部的责任感在此刻完美融合,他思考的不仅是青石一村的得失,更是如何将这份成功的文运深耕模式提炼、推广。
第二节:文运模式的升华
回到文旅局的第一个工作日,陈远带着厚实的报告走进了局长办公室。
局长,青石村的实践表明,文运振兴绝非简单的送文化下乡。它需要一个核心,即以文运滋养人心;两个抓手,活化传承培育土壤;三大支撑体系,教育固本、产业活血、文化铸魂
他结合《功德簿》中观测到的文运流转规律,深入浅出地解释道:
教育固本,是点亮并守护个体生命的文运之光,如培养小芳这样的本地师资;
产业活血,是将文运能量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血脉,如竹编工坊的品牌化;
文化铸魂,是凝聚人心、塑造认同的灵魂,如赵奶奶山歌的传承与创新。
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内生的、可循环的文运生态体系。
局长听完,目光炯炯:陈远啊,你这套理论,不仅解决了青石村的问题,更是为我们全市,乃至全省的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省里正在筹备乡村文运振兴试点推广会,你的这份报告,正是时候!
第三节:新的使命与家的港湾
不久,陈远被正式任命为市文旅局新设立的乡村文运振兴办公室主任,兼市文旅局办公室主任,负责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青石模式。这意味着,刚刚结束驻村归家的他,又将面临频繁的下乡调研和指导工作。与驻村不一样的是,驻村时每周可回一次家。现在每隔两天可回一次家。
晚上,他有些忐忑地向林薇提起此事。林薇沉默片刻,给他倒了杯茶,柔声道:去吧。这两年我一个人也习惯了。我知道,你做的不是普通的工作,你心里装着更大的事,更大的责任。她顿了顿,眼中带着理解与支持,只要你知道家在这里,记得常回来就好。而且现在不比以前,你至少每隔两天都能回家,而且有时你还要处理市局办公室的工作,在家里的时间更长。怎么说呢?这叫离少聚多吧!
妻子的深明大义让陈远动容。他握住林薇的手:谢谢你,薇薇。我保证,这次一定协调好工作和家庭。这个周末,我们好好庆祝一下结婚两周年。
带着家人的支持,陈远全身心投入新的使命。他不再仅仅是青石村的陈书记,更是南都市乡村文运振兴的规划者和引路人。
第四节:星火燎原
陈远带领团队,开始在全市筛选具有不同代表性的乡村进行试点。
在以古村落闻名的龙泉村,他引导村民不是简单售卖古宅门票,而是挖掘整理家族谱牒、乡约民规,恢复耕读传家的礼仪活动,让古村焕发文运;
在生态优美的白云村,他建议将山水文化与养生哲学结合,发展文化民宿和禅意体验,让文运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
在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青山村,他推动将农产品包装与文化故事结合,提升品牌附加值……
通过《功德簿》,陈远欣慰地看到,南都乡村的文运版图上,开始有星星点点的光芒被点亮,并且这些光点之间,开始产生微弱的共鸣与连接。
第五节:暗流与新策
然而,推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新的挑战接踵而至:
有的村子急功近利,只想套取项目资金,对需要长期投入的文运培育缺乏耐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科级帝君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科级帝君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