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举报信引发的暗流,终于在青云镇党委会上,演变成了一次公开的、短兵相接的交锋。
这次党委会的议题之一,是审议通过创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首批专项资金使用方案。这是李双林“三把火”中“乡村振兴攻坚”的重要一环,也是张帆上任后全力推动的第一个大项目。方案前期经过了充分论证和严格审核,程序合规,预算合理,一旦通过,园区建设将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会议按照流程进行,前面几个议题都顺利通过。轮到创新园区资金方案时,李双林示意分管领导张帆进行汇报。
张帆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因举报信事件带来的些许波澜,站起身,打开PPT,开始清晰、流畅地汇报方案内容。从园区规划定位、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到资金预算的详细构成、招标流程的严格把控,以及项目建成后对青云镇产业升级、就业拉动的预期效益,他都讲得条理分明,数据翔实。
可以看出,他为了这个项目,做了极其扎实的功课。
汇报完毕,张帆看向李双林和在座的党委成员:“我的汇报完了,请各位领导审议。”
李双林目光扫视全场,正准备开口引导讨论,坐在他左手边的镇长马文斌,却抢先咳嗽了一声,拿起了话筒。
马文斌脸上依旧挂着那副惯有的、温和的笑容,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张帆同志的汇报很精彩,方案做得也很细致。”他先是惯例性地肯定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忧心忡忡”,“不过呢,听了这个方案,我心里啊,还是有些顾虑,不吐不快。”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马文斌身上。
“创新园区,方向是好的,潜力是大的,这一点我完全赞同李书记的看法。”马文斌先是表明立场,然后开始抛出他的“顾虑”,“但是,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舆论环境啊。”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李双林和张帆,才继续说道:“想必在座的不少同志,也都听到了一些风声。最近呢,县里乃至市里,对我们青云镇的干部任用,出现了一些……不太好的议论。主要集中在李书记破格重用一些年轻干部,比如张帆同志这件事上。虽然我相信李书记和张帆同志都是出于公心,但人言可畏啊!”
他摊了摊手,一副无奈的样子:“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我们贸然批准这么大一笔资金,交给一个正处在舆论风口浪尖的年轻干部负责的项目,会不会授人以柄?会不会让那些不明真相的领导和群众,产生更多的误解和联想?比如,是不是真的存在什么‘小圈子’?是不是资源过度向某些人倾斜?”
他的话语如同毒蛇吐信,看似在担心“舆论误解”,实则将举报信的内容直接摆到了台面上,并且将其与园区资金审批强行捆绑在一起。
“所以,我的意见是,”马文斌终于图穷匕见,“出于保护干部、避免不必要的舆论风波、维护我们青云镇整体形象的考虑,创新园区这个资金方案,是不是可以暂时缓一缓?等这阵风头过去了,等外面的议论平息了,我们再从容地、稳妥地推进,也不迟嘛。毕竟,园区建设也不差这十天半个月的,对不对?”
会议室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马文斌这一手,极其阴险毒辣!他避而不谈方案本身是否合理,而是利用匿名举报制造的舆论压力,以“保护干部”、“维护形象”为名,行拖延、否决项目之实。如果这个议案被搁置,不仅创新园区的建设会受阻,张帆的威信将受到沉重打击,更意味着李双林作为书记的权威,遭到了公然的挑战和削弱!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李双林。副书记孙莉眉头紧锁,纪委书记王建国面沉如水,张斌则捏紧了拳头,怒视着马文斌。而另外几名中间派的党委委员,则露出了犹豫和观望的神色。马文斌的话,确实戳中了一些人的顾虑,谁也不愿意在这个敏感时期,被贴上“李双林小圈子”的标签。
张帆站在汇报席上,脸色煞白,身体因为愤怒和屈辱而微微颤抖。他想要开口辩驳,却被李双林用眼神制止了。
李双林面色平静,仿佛没有听到马文斌那些含沙射影的话。他缓缓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水,然后才放下杯子,目光平静地看向马文斌,开口问道:“马镇长,你的意见说完了?”
马文斌被李双林这过于平静的反应弄得有些意外,他点了点头:“嗯,这就是我基于大局考虑,提出的一点不成熟的建议。”
“好。”李双林点了点头,目光转向全场,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既然马镇长提到了舆论,那我们就来谈谈,什么是真正的舆论!”
他猛地站起身,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前倾,目光如同探照灯,扫过每一位党委委员的脸:
“真正的舆论,不是几封躲在阴沟里、不敢署名的匿名信!不是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在私下场合散布的流言蜚语!真正的舆论,是青云镇七万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他们期盼着一条好路、一口好水、一份好工作的心声!是他们看着隔壁乡镇发展起来,自己却还在原地踏步的焦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日惊雷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日惊雷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