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的九月,风里终于褪去了酷暑的燥热,带着戈壁特有的干爽。岗亭旁的苹果苗在微凉的风里舒展着叶片,最壮实的3号苗顶端,那根新抽的分枝已经长到了五厘米长,分出两片嫩红的新叶,像举起的两只小手,朝着天空的方向生长。辰辰每天放学都会提着小水壶来浇水,指尖轻轻碰一碰新叶,就像和老朋友打招呼,然后翻开《戍边守护日志》,一笔一划记着:“9月12日,晴。3号苗分枝长新叶,叶尖带红,像沾了晨露的胭脂。展厅今天来了批军校学员,他们说要把日志里的故事带回学校。——辰辰”
这天傍晚,张明远拿着一个厚厚的信封走进岗亭,信封上贴着陕南的邮票,右下角画着个小小的苹果图案——不用看署名,辰辰就知道是周卫国寄来的。“小周的信,还附了一大摞东西。”张明远把信封放在桌上,笑着递给辰辰,“估摸着是苹果熟了,给咱们报喜呢。”
辰辰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里面掉出一沓照片、一封信,还有一包用牛皮纸包着的东西。先落在桌上的照片里,周卫国站在挂满红苹果的果树下,手里捧着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笑容比阳光还灿烂;还有一张是乡亲们在果园里摘苹果的场景,筐里的苹果堆得像小山,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丰收的喜悦;最让辰辰惊喜的是一张特写——老支书坐在轮椅上,手里拿着辰辰寄去的苹果苗照片,眼里满是笑意。
“快念信!快念信!”林晓凑过来,指着信纸催促道,古丽也放下手里整理留言板的抹布,围了过来。
辰辰展开信纸,周卫国熟悉的字迹跃然纸上,带着浓浓的烟火气:“辰辰、古丽、林晓,还有老战友们:见字如面。家里的苹果熟了,红得像小灯笼,咬一口甜汁直冒,乡亲们都说是今年收成最好的一年。想起春天寄给你们的苹果枝和苹果籽,心里就惦记得慌,不知道它们在南疆长得怎么样了……”
念到这里,辰辰忍不住插了句:“长得可好了!3号苗都长分枝了!”
大家都笑了,张明远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你念信,别着急插嘴。”
辰辰吐了吐舌头,继续念:“……老支书天天盼着你们的消息,看到苹果苗发芽的照片,他拉着我的手说‘这是跨越千里的希望啊’。这次寄给你们的,是今年第一批摘的苹果干,用蜂蜜腌过,带着果香味,孩子们闲了可以当零食吃;还有一包苹果酱,是乡亲们亲手熬的,抹在馍馍上吃,就像尝到了家乡的甜。”
他拿起那包牛皮纸包着的东西,拆开一看,果然是琥珀色的苹果干和装在玻璃罐里的苹果酱,甜香立刻漫满了整个岗亭。辰辰拿起一块苹果干放进嘴里,软糯香甜,带着阳光的味道,忍不住眯起眼睛:“太好吃了!小周叔叔的苹果干比蜜还甜!”
王建国接过玻璃罐,看着里面浓稠的苹果酱,笑着说:“当年在哨所,哪能吃上这个?冬天就啃冻硬的馒头,就着咸菜。现在好了,能尝到陕南的苹果酱,这日子真是越过越甜。”
刘志强则翻看着照片,指着一张孩子们在苹果树下写作业的照片说:“你们看,周卫国在村里办了个‘果园书屋’,孩子们放学就来这儿写作业,他还教孩子们写日志,说要把守护的道理一代代传下去。”
辰辰把照片小心翼翼地贴在日志本里,每张照片旁边都认真标注:“周叔叔在苹果园丰收”“乡亲们摘苹果”“老支书看苹果苗照片”。贴完后,他想起军校学员说的话,赶紧在日志本上补充:“9月12日,补记。小周叔叔寄来苹果干和苹果酱,甜香满岗亭。他在村里办了果园书屋,教孩子们写日志。守护,是把好方法、好故事,从南疆传到陕南,再从陕南传回来。——辰辰”
接下来的日子,岗亭里总飘着苹果干的甜香。来展厅参观的人,辰辰都会分给他们一小块苹果干,让大家尝尝“守护的甜味”。有位白发苍苍的老战士,吃着苹果干,看着展柜里的老马灯,忍不住红了眼眶:“当年我在北疆戍边,最盼的就是能吃上一口家乡的水果。现在的孩子们多幸福,能尝到千里之外的甜,还能听着前辈的故事长大。”
辰辰把老战士的话记在日志本上,还请他在留言板上写下了寄语:“戍边岁月苦,守护情更浓。愿后辈永记初心,守好家国。”
九月下旬,南疆的夜晚渐渐有了凉意。辰辰和伙伴们发现,苹果苗的叶片在夜里会悄悄合拢,像睡着了一样。张明远告诉他们:“这是植物的‘睡眠运动’,夜里温度低,合拢叶片能保住热量,就像咱们盖被子睡觉一样。”辰辰立刻把这个发现记在日志本上,还画了一幅“苹果苗睡觉图”,叶片合在一起,旁边画着小小的月亮和星星。
有天夜里,辰辰做完作业,想着苹果苗会不会被露水打湿,便背着小手,借着月光跑到种植区。月光洒在苹果苗上,叶片上的露珠像星星一样闪着光,3号苗的分枝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他蹲在旁边,小声对苹果苗说:“好好睡,明天太阳出来就暖和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雪岭枪魂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