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的日常如同一条表面平静的大河,映照着科技与文明的辉煌。
然而,在水面之下,潜流从未停止涌动。
一些细微的变化、未被公开的事件以及深层次的矛盾,正在悄然酝酿,考验着这个年轻联合体的韧性。
“火种”的阴影与代际隔阂
“深空播种计划”作为文明延续的保险,其遴选机制虽力求公平,但“贡献点”体系的长期运行,无形中在社会上层构筑了一个隐形的“贡献精英”阶层。
他们的后代,凭借家庭积累的贡献点和资源,在教育和机会上天然占据优势,进入“火种”名单的概率远高于普通家庭。
这种趋势引发了部分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微妙不满。
在“深空未来”平台的匿名板块,开始出现一些尖锐的声音:
“我们努力建设文明,难道就是为了确保某些人的子孙永远享有‘优先逃亡权’吗?”
“贡献点体系是不是正在制造新的世袭特权?”
“如果‘根文明’注定要毁灭,为什么不是随机抽签,给所有人一个公平的机会?”
这些言论被迅速管控,但不满的情绪如同暗火,在部分群体中潜伏。
一种无形的代际与阶层隔阂正在形成,与官方宣扬的“众志成城”产生了裂痕。
技术依赖与“黑箱”焦虑
星澜与瓦塔兰雅科技的井喷式涌入,极大地提升了文明等级,但也带来了深层次的“技术依赖”。
越来越多的核心系统,从能源网络到防御矩阵,其底层逻辑和关键模块都依赖于超越人类当前理解水平的外星科技。
尽管有林哲和联合团队的努力消化,但很多技术对于绝大多数工程师而言,仍然是“黑箱”——他们知道如何应用和维护,却不完全理解其所以然。
这种依赖感,在带来便利与力量的同时,也滋生了一种隐性的不安全感。
一次小范围的演习事故加剧了这种焦虑。
地球轨道上一座新升级的“棱镜”能量站因一个极其细微的、源于星澜能量脉络理论的接口兼容性问题,导致局部过载,险些引发连锁反应。
虽然被迅速控制,但事故报告指向了人类工程师对底层能量逻辑的掌握不足。
“我们驾驶着一艘拥有外星引擎的巨轮,”一位资深系统架构师私下感叹,“但我们并不完全清楚引擎是如何工作的,这让人无法完全安心。”
星澜的“乡愁”与身份困惑
对于星澜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而言,长期远离母星、融入一个截然不同的文明,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它们开始出现一种类似人类“文化乡愁”的情绪,但更加抽象——那是对母星能量场频率、对集体意识网络的深层连接、对那个已然逝去的文明辉煌的怀念。
一些星澜个体开始私下收集和回放母星毁灭前的能量记录,沉浸在悲伤的缅怀之中。
它们与地球人类越是亲近,就越发感受到自身“异类”的本质,产生了一种深刻的文化孤离感和身份困惑:我们是谁?是流亡者?是客人?还是这个新联合体未来的组成部分?
这种情绪虽然未曾公开表露,但在星澜小圈子的能量交流中隐隐流动,影响了它们与人类交往时的纯粹性。
“织网”的代价与林映雪的异常
绝密的“织网”计划也并非一帆风顺。
维持“模糊面纱”需要持续消耗巨大的能量,并对太阳系周边的时空结构造成极其微小但不可逆的改变。
联合科学团队内部,少数持谨慎态度的科学家提出警告:这种对因果和空间的持续干预,长期来看是否会产生无法预料的副作用?是否会像在平静的湖面持续投入石子,最终引发不可控的涟漪?
与此同时,林映雪在平静成长中,也开始展现出一些无法用现有知识解释的细微异常。
她似乎能与家里的“磐石”机器人进行某种超越指令的互动。
有时,机器人会在未接收到任何指令的情况下,主动将她不小心碰掉的玩具拾起放回;有时,当她情绪低落时,周围的灯光会自主调节得更加柔和。
监控数据表明,这些现象发生时,映雪周围确实有极其微弱的、非典型的能量波动,但其性质无法归类,似乎……更接近于某种无意识的规则层面的影响。
更令人不安的是一次意外。
当林揽星在一次高难度能量几何演算中因挫败而烦躁时,一旁安静玩耍的映雪似乎被哥哥的负面情绪影响,无意识地皱起了眉头。
瞬间,揽星终端上复杂的能量模型模拟器突然出现了短暂的、违反逻辑的混乱,仿佛底层运算规则被轻微干扰了一下,旋即恢复正常。
揽星惊讶地看向妹妹,映雪却只是眨了眨清澈的大眼睛,仿佛什么都不知道。
林哲和汪清媃得知后,心中警铃大作。
他们加强了对映雪的日常监测,并将此事列为最高家庭机密。
女儿的特殊性,似乎比她想象的还要深刻和……危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爸我妈卷20亿跑路,留我背锅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爸我妈卷20亿跑路,留我背锅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