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公老成谋国。”王康赞许道,“准其所请!命工曹马钧、军器监郑浑统筹,征发沿途民夫,分批押运缴获军资回长安及各主要军器作坊!限期一年,务必完成改制!所需钱粮、人力,由仓曹、金曹优先支应!”
“诺!”法正应下。
“俘虏之中,可有关押之贼将?”王康问。
礼曹掾孙乾起身拱手:“回主公,确有擒获或主动归降之贼军将佐数百员,名册在此。其中不乏有名号者,如袁绍麾下之吕威璜、眭元进、韩莒子;曹操麾下之常雕、吕建、朱盖;孙策麾下之陈武、董袭(伤重被俘);刘备麾下之冯习、张南等。皆已单独关押,严加看管,未加虐待。”
“嗯。”王康手指轻叩案几,“传孤令:着礼曹详录其名号、官职、所属。由孙乾执笔,以孤名义修书予袁绍、曹操、孙策、刘备!告知彼等,其麾下将佐现羁押于我处。若欲赎还,需备足金帛、战马、精铁!赎金多寡,依其官职、名望而定!此事交由礼曹全权办理,价码需狠,然不可绝其念想。”这既是补充财政的手段,也是一种政治姿态,为日后可能的交涉留有余地。
“臣遵命!”孙乾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沉重的气氛并未因这些事务性决策而缓解。法正深吸一口气,取出了最后也是最沉重的一卷——兵曹赵俨呈报的抚恤详册。他声音低沉,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
“主公,兵曹核验已毕。博望一役,我军阵亡者,确数十三万一千四百二十七人;重伤致残、永失战力者,六万八千五百七十三人。两项合计,二十万众!此乃…大晋立国以来,前所未有之重创!”
堂内一片死寂,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十三万亡魂,六万八千伤残!这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十三万破碎的家庭,六万八千个需要终生奉养的残缺身躯!
法正的声音带着压抑的痛楚:“按我军旧制:阵亡将士,抚恤金一万五千钱,赐‘永业抚恤田’二十亩,其家眷免赋税十年!重伤致残者,抚恤金一万钱,赐‘伤残赡养田’十五亩,免赋税十年!此乃定制,不可轻废,否则军心必溃!”
他展开一卷算筹记录:“仅以此制计:十三万阵亡将士抚恤金,需十九亿七千一百四十万钱!六万八千重伤致残者抚恤金,需六亿八千万钱!两项抚恤金合计,便高达二十六亿五千万钱!此尚不计赐田所涉之田亩划拨、免税十年之巨大岁入损失!若再将后续安置、伤残赡养所需计入…兵曹预估,此次抚恤善后所需钱粮总额,恐逾三十亿钱之巨!”
三十亿钱!
这个天文数字如同无形的巨石,狠狠砸在堂内每一个人的心头!程昱、贾诩这等老成谋国之人,脸色也瞬间变得极其凝重。王康端坐的身形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震,深潭般的眼眸中,第一次清晰地映出了深重的忧虑。
“三十亿…”王康的声音低沉而缓慢,带着金属摩擦般的质感,“建安十四年,我大晋岁入几何?”
金曹掾徐岳虽不在场,但程昱对钱粮数字烂熟于心,立刻接口,声音艰涩:“回主公,建安十四年,我雍并凉三州岁入总计…二十八亿七千万钱。”这个数字在当时已是府库充盈的象征,可如今,仅仅一场战役的抚恤支出,就远超其一岁之入!
法正看着王康的脸色,继续沉重地补充:“此仅为抚恤一项!南阳重建、五十万俘虏与四十万苦役之口粮、军械改制之靡费、边塞六郡新增苦役之安置耗费…桩桩件件,皆需金山银海!兵曹赵俨泣血陈情:若今后数年,再启此等规模之大战,我大晋财政…恐有崩盘之虞!府库空虚尚可设法,若军心民心生变,则根基动摇!”
贾诩捋着稀疏的胡须,缓缓道:“文若(赵俨字)所虑极是。博望一胜,断四国脊梁,然我大晋亦是伤筋动骨。此非庆功之时,乃深根固本、休养生息之机。当务之急,非开疆拓土,而在内政!南阳疮痍,需吕宜、牵招殚精竭虑;三州疲敝,需各曹通力协作;抚恤之重,需钱粮缓缓图之;新补之兵,需时日严加操练。主公,三年之内,绝不可再起倾国之战!否则,前胜之果未及消化,后患之潮恐已滔天!”
王康沉默良久。窗外,宛城的天空依旧阴沉。他缓缓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大舆图前,手指抚过那刚刚用鲜血夺回的南阳盆地,又掠过北方辽阔的疆域,最终停留在代表长安的位置。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如同铁律般烙印在堂中:
“传孤钧令:”
“其一,抚恤之事,乃国本所系!兵曹所拟之制,一丝不苟执行!所需钱粮,由仓曹、金曹竭尽所能筹措!优先保障!若有克扣拖延、营私舞弊者,无论何人,立斩不赦,夷其三族!”
“其二,自即日起,大晋上下,转入休养生息!各州郡守、屯田官,全力督促农桑,兴修水利,恢复民生!工曹、牧曹,保障农具、耕牛、粪肥!孤要看到秋收之粮,堆满每一座官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