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九月末,公元200年11月初,长安城已染上深秋的凉意。未央宫偏殿内,炉火重新燃起,驱散着窗棂透入的寒气。大将军王康正听取吏曹掾陈宫(字公台)关于两项关键职位人选的举荐。新任军师中郎将法正、户曹掾崔琰、工曹掾马钧亦在侧旁听。
陈宫手持两份考绩详实的荐书,神情端肃:“启禀大将军,太学农科及农学馆创设,宝泉监开炉铸钱,皆需干才主持。吏曹广询郡县,考校贤能,得二人,请大将军定夺。”
他展开第一份荐书:“其一,为农学馆首任馆令之选。臣荐,扶风郿县人士,王禾,字嘉穗,生于光和元年(公元178年),现年二十二岁。”陈宫见王康面露询问之色,解释道,“此子虽年轻,然出身耕读之家,其祖王襄,曾为前汉末汜水(今山东曹县)小吏,亲历黄巾之乱,留心农事,着有《救荒本草拾遗》残卷。王禾幼承家学,不喜经义,独好稼穑。尝游历雍并,观各地土壤、气候、作物之异同,于选种、积肥、防虫颇有心得。更难得者,其不拘古法,尝言‘农事亦需格物’,曾于郿县家中薄田试验轮作套种之法,亩产较邻田增两成。马德衡(钧)曾观其田,称其‘善察物性,巧思暗合自然’。其人木讷寡言,然心志专一。农学馆初立,需此等脚踏实地、勇于试新之才,而非皓首穷经之儒生。故吏曹以为,可破格擢为农学馆馆令,秩六百石,总领选种、防灾、增产诸务。”
王康眼中闪过赞许:“不泥古,重实践,善格物,正是农学馆所需!准!着王禾即日赴上林苑农学馆就任,马德衡(钧)工曹格物院需全力协其梳理试验田、收集良种、编纂教材。所需人手、钱帛,优先拨付。孤要他三年之内,育出几种能增一成产之良种,或总结出几套可广传三州之防灾增产法门!”
“臣马钧领命!必与王馆令精诚合作!”马钧躬身应道,眼中对这位年轻的同行充满期待。
陈宫展开第二份荐书:“其二,为宝泉监监正之选。金曹铸钱,关乎国计民生,成色、重量、防伪,丝毫不能差池。臣荐,河东安邑人士,郭衡,字持平,生于建宁元年(公元168年),现年三十二岁。”他详述道,“郭衡出身河东冶铸世家,其族世代为郡铁官属吏。其人精算术,通百工,尤擅冶铸、辨矿、防伪之术。尝于河东盐铁监任工师十年,所督造之铁器、钱范(铸钱模具),成色均匀,分量精准,鲜有纰漏。更难得者,其性耿介,不徇私情。昔有豪商欲贿其私铸劣钱,许以千金,衡严词拒之,并报官查办。吏曹察其历年考绩,皆为上等。金曹徐公河(岳)亦言其‘心细如发,持正不阿’。宝泉监初立,铸‘晋元通宝’乃千秋大业,非此等精于技艺、秉性刚直之臣不可掌之。故荐其为宝泉监监正,秩比千石,总领铸钱诸事。”
“冶铸世家,精于技艺,持正不阿…好!”王康颔首,“准!着郭衡即日赴宝泉监任事。徐岳(公河)需倾力支持,工曹协理模具、炉火等务。孤予郭衡全权:一、务必严控铜七铅三之成色,钱重五铢之标准,凡有偏差,整炉回炉!二、钻研防伪之法,于钱文、轮廓、暗记上做足文章,使私铸者难以仿效!三、广招良匠,制定规程,务必使‘晋元通宝’形制精美,信用卓着,早日流通三州,取代杂钱劣币!所需铜料,金曹优先保障!”
“臣徐岳领命!必与郭监正通力协作,不负大将军重托!”徐岳肃然应道。
人才落定,王康心中稍安。此时,理番院祭酒王柔(字叔优)持牍求见。陈宫等人识趣告退。
王柔风尘仆仆,显是刚从边郡归来:“禀大将军,理番院奉令推行‘胡汉通婚’双策,今秋收之际,特来汇总。”
“讲。”王康示意其坐下回话。
“其一,‘汉女嫁胡兵’之首批三千对,已于八月末悉数完婚!”王柔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振奋,“婚礼虽因地域辽阔、主持不易,未能尽由太守亲临,然各郡丞、长史代行,亦极隆重。赐钱帛(布二匹,钱五百)、免妻家户调之惠,皆已落实。尤以军中表率作用显着。虎骑营高浑(原阿史那浑)夫妇,其妻已孕,高浑升任军侯,常携妻入营,汉胡士卒观其和睦,抵触渐消。第二批五千对名额,兵曹、户曹正加紧遴选配对,年底前可望启动。”
他话锋微转:“其二,‘胡女嫁汉男’之策,阻力确大。然遵大将军严令,军师法正组织文士撰写《胡汉和亲颂》《塞上春归》等通俗歌谣、故事,由招贤馆士子于军营、市井传唱宣讲;兵曹亦力行军法,杖责、降职数名公然辱及胡女及其家族之汉卒后,军中风气为之一肃。更兼理番院着力促成胡部头人、长老之女嫁与军中低阶军官(队率、屯长),如朔方休屠部头人之女嫁与靖武营一队率,五原南匈奴小王之妹嫁与狼骑营一屯长,婚礼极尽风光,震动胡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