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扛着个旧书架过来,是从小区收的:“凤姐说,你俩总把账本堆地上,这个正好放东西。”书架第二层特意留空了——知道李姐的腌菜坛子高,得有地方放。
魏安提着个保温桶进来,里面是刚炖的萝卜汤:“凤姐让我送来的,用你给的搪瓷盆炖的,说这样有老味道。”她把汤往老陈手里塞,“李姐的胃寒,你记得让她多喝点。”
邱长喜抱着个新做的账本进来,封面上是史芸画的废品站和菜摊,中间画着根红绳:“给你们换个新账本,旧的都写满了——史芸说,这叫‘废品堆里的缘分账’。”
韩虹举着相机拍那个搪瓷盆,里面的萝卜汤还冒着热气,盆底的“为人民服务”字样被汤泡得发亮。“你看这张,”她把相机递过来,“老陈给李姐搬坛子的样子,比任何拥抱都实在。”
老陈的手粗糙得像砂纸,却能把玻璃罐擦得透亮;李姐的指甲缝里总沾着泥,却能把小葱捆得整整齐齐。原来最好的感情,从不在华丽的地方,是在废品堆里给你留个搪瓷盆,在菜摊前给你留把小葱,把别人眼里的破烂,当成给彼此的宝贝。
第八百九十四章:社区理发店的“私人定制”
刘师傅的理发店藏在巷子深处,转椅的皮面磨出了白痕,他却总在早上九点留着第一个空位——那是给张大爷的。张大爷的耳朵背,刘师傅剪发时从不用推子,只用剪刀,“咔嗒咔嗒”的声音轻,不吵人。
“上次你说,想留个跟年轻时一样的分头。”刘师傅的梳子在张大爷头顶划着线,“我找了本老发型书,照着给你剪。”张大爷摸了摸头发,咧嘴笑:“跟我结婚时一个样——你婶子准喜欢。”
苏海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笔记本上记着:“张大爷剪发要留一寸,方便戴帽子;李奶奶染头发要用植物膏,怕过敏;小王上班赶时间,剪发不超过十分钟,但刘海必须齐眉——他女朋友喜欢。”
汪峰拿着个新的理发围布进来,上面印着“社区理发”四个字:“凤姐说,你这个围布用了五年,边都磨破了,换个新的。”围布领口缝着块软布——知道张大爷脖子怕扎,特意加的。
魏安端来杯菊花茶,放在镜台边:“凤姐让我给你泡的,你说最近总熬夜修工具,败败火。”茶杯是个旧搪瓷缸,上面印着刘师傅年轻时的奖状图案——“技术能手”。
邱长喜抱着个相册进来,里面是刘师傅剪过的发型:张大爷的老式分头、李奶奶的齐耳短发、小王的利落寸头……每张照片下面都写着故事,像本社区生活图鉴。
叶遇春举着个新做的发型模型进来,是用毛线扎的:“史芸说,这个给你当样品,张大爷看不清图片,用这个比划他就懂了。”模型的头发是灰色的,梳着整齐的分头,像极了张大爷年轻时的样子。
剪刀“咔嗒”轻响,刘师傅的梳子稳得像定了格。张大爷从镜子里看着自己的新发型,眼角的皱纹里都盛着笑。原来所谓贴心,从不是多新潮的手艺,是记得你年轻时的样子,知道你怕吵、怕扎,把每个细节都照顾得像自家老人,让理发这件小事,也透着回家的暖。
第八百九十五章:修鞋摊的“补丁情话”
老郑的修鞋摊前,铁皮箱里码着各种颜色的线,他总在红色线轴旁留着团米色的线——那是给李姐的布鞋准备的。李姐的布鞋总在鞋跟处磨破,老郑补的时候,会用米色线绣朵小小的花,“这样看不出来破”。
“昨天你说,孙女要演出,想穿新鞋。”老郑把补好的布鞋往李姐手里递,鞋面上多了只绣着的小兔子,“我找隔壁裁缝铺要的花线,孩子准喜欢。”李姐回递一个布包,里面是刚烙的馅饼:“韭菜鸡蛋的,你爱吃的馅。”
苏海蹲在旁边看他缝线,笔记本上记着:“李姐的鞋跟要加三层布,孙女的鞋要绣小动物;张大哥的皮鞋要钉铁掌,他总走夜路;王阿姨的棉鞋要换厚鞋垫,她脚怕冻。”
汪峰扛着块木板过来,是块平整的松木板:“凤姐说,你这摊面不平,钉鞋跟总晃,这个当垫板正好。”木板边缘被砂纸磨得光滑,怕硌着李姐坐的小马扎。
魏安提着个保温桶进来,里面是刚熬的姜汤:“凤姐让我送来的,你说最近天凉,补鞋时手总冻得发僵。”她把姜汤往老郑手里塞,“李姐的膝盖不好,你记得让她也喝点。”
邱长喜举着张照片进来:“史芸把你给李姐补鞋的样子画成画了,旁边写着‘最好的情话,藏在补丁里’。”画上,老郑的线穿过鞋跟,绣出的小花在阳光下闪着光。
韩虹拿着个新做的针线包过来,里面是各种型号的针和线:“史芸说,这个给你备着,上次李姐的鞋坏了,你找不着合适的线,急得直冒汗。”针线包上绣着“修鞋摊”三个字,是史芸的笔迹。
老郑的手指关节粗大,却能把线绣成灵动的兔子;李姐的手掌布满老茧,却能把馅饼烙得外酥里嫩。原来最深的牵挂,从不是说“我爱你”,是在鞋跟的补丁里绣朵花,在馅饼里多放把韭菜,把日子的破洞,都补成带着心意的模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爱之桥凤姐红娘笔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爱之桥凤姐红娘笔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