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背对着林正,站在窗前,像一尊沉思的雕塑。
他的问题,就那样轻飘飘地悬浮在办公室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重量。
“你想捞哪几条鱼,来陪你一起下油锅?”
这个问题,没有给林正太多思考的时间。事实上,当他决定接下这颗炸弹时,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份模糊的名单。那不是一份基于履历和背景的名单,而是一份基于他那双能看到“气”的眼睛,和系统零星提示所拼凑出的,一份属于他自己的“好人”名录。
他拿起那支刚刚签下军令状的钢笔,笔尖在指尖轻轻转动,似乎在掂量着即将出口的每一个名字的分量。
“我需要三个人。”林正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回荡在安静的办公室里。
陈望没有回头,只是“嗯”了一声,示意他继续。
“第一个,我需要县档案局的,方志诚。”
这个名字一出口,陈望那如同雕塑般的身影,明显地顿了一下。他缓缓转过身,脸上那副金丝眼镜后面的眼神,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惊讶,甚至带着一丝荒谬。
“谁?方志诚?”陈望的语气像是在确认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方石头’方志诚?”
林正点了点头。
“方石头”这个外号,林正也是有所耳闻的。据说这位档案局的老同志,性格又臭又硬,油盐不进,像茅坑里的石头。在单位里几十年,没升过职,也没交下什么朋友,整天就守着那些发黄的故纸堆,谁去调阅陈年旧档,稍微手续不全,他就能把人堵在门口半天,不管对方是谁。久而久之,除了工作必要,再没人愿意去那个阴沉沉的档案室自讨没趣。
林正之所以知道他,是因为刚来青云镇时,为了解落鹰山村的历史沿革,他曾去县档案局查过资料。那天他手续齐全,方志诚一言不发,花了半个下午,从积满灰尘的架子最深处,为他翻出了一本光绪年间的县志。
就在林正道谢准备离开时,一位挺着肚子的科长带着两个人,大摇大摆地走进来,要调阅一份关于某矿产公司九十年代初的用地批文。
方志诚只说了一句:“手续不全,不能调阅。”
那位科长脸色当场就挂不住了,拍着桌子说:“老方,别给脸不要脸!这是我们局长亲自要的,你担待得起吗?”
方志诚扶了扶老花镜,慢悠悠地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档案管理条例》,翻到其中一页,推了过去,然后就低下头,继续用棉签擦拭一本旧书,再没多说一个字。
那位科长最终灰溜溜地走了。
当时,林正的系统清晰地提示:【方志诚,官气值:3(微弱),民怨黑气:0。人物评价:一个被遗忘的规则守护者。】
在整个官场机器都讲究“人情”与“变通”时,一个能数十年如一日,固执地守护着“规则”的人,哪怕他再不合群,再没前途,他本身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林正,你确定?”陈望的眉头紧锁,“这个人,在单位里得罪的人,比你吃过的米都多。让他加入调查组,他不会帮你,他只会给你添乱!他会用那些条条框框,把你们所有人都捆死!”
“陈科长,您说对了。”林正迎着陈望的目光,平静地回答,“我选他,就是看中了他手里的那些‘条条框框’。老旧小区改造这个项目,时间跨度大,涉及部门多,里面的账目和文件,肯定是一笔糊涂账。我们需要一个人,能用最严苛、最不近人情的标准,去梳理那些陈年旧档,把每一个程序上的瑕疵,每一个签名背后的问题,都给我挖出来。”
“我们的对手,最擅长的就是利用规则的漏洞。而方老,他就是规则本身。用他,就是用一把最精准的手术刀,去解剖这颗肿瘤。至于人情世故,调查组里,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情世故。”
陈望沉默了。他看着林正,眼神复杂。他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个年轻人。林正看人的角度,完全是反常规的。别人眼里的缺点,在他这里,却成了最锋利的武器。
“好。”半晌,陈望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算你有点道理。下一个。”
“第二个,我需要城关派出所的,秦峰。”
如果说第一个名字让陈望惊讶,那第二个名字,就让他开始头疼了。他摘下眼镜,用力地捏了捏自己的鼻梁,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秦峰……那个‘秦疯子’?”
林正再次点头。
秦峰,城关派出所的“名人”,警校散打冠军,业务能力拔尖,破过好几个大案。但他的处分记录,比他的立功记录还要厚。性格火爆,一言不合就敢跟嫌疑人动手,甚至敢跟自己的分管副局长拍桌子。据说有一次追捕一个飞车贼,他硬是开着一辆破摩托,在县城最繁华的街道上跟对方上演全武行,最后把贼抓住了,也造成了八车连环追尾的交通事故。
这样的人,在任何领导眼里,都是一把双刃剑,好用,但更容易伤到自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官场亨通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官场亨通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