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长影时刚掠过青林,露水珠还挂在工具堆的木柄上,阿山就蹲在磨石旁皱着眉 —— 手里的单锋石凿钝得能在结疤上滑出白印,昨天凿 3 块层板用了 1 炷半香,照这速度,剩下的 3 块得耗到傍晚,更别说还要处理那 3 块带疤的木料。他正发愁时,那时踩着露水走了过来,手里攥着半块发霉的粟穗(49 章储存危机时剩下的,一直带在身上当提醒)。
“阿山,这霉穗不能白浪费。” 那时把霉穗放在阿山面前,穗粒上的黑霉还清晰可见,“49 章漏雨坏了 0.5 筐粟穗,就是因为粮仓没及时搭好;现在层板榫卯凿得慢,再拖两天,剩下的 6 筐粟穗说不定又要潮。” 他指了指阿山手里的单锋凿,“单锋凿对付结疤太费时间,能不能想办法改改?比如多加个刃口,双锋一起凿,速度能提上来。”
这话点醒了阿山 —— 他之前只想着 “凿得稳”,却没关联 “粟穗的安全”。“对!要是能让凿子快两倍,今天就能把层板榫卯凿完,明天就能铺层板,粟穗就能早点进仓。” 他立刻翻出两块燧石片,眼里多了层紧迫感,“那时哥,我试试把两块燧石片嵌在柄上,双锋应该能扎进结疤!”
阿山刚把磨石搬到树荫下,小禾就拎着记录板跑了过来,这次她手里不仅有炭笔,还多了张画满图标的草纸 —— 是昨晚熬夜画的 “工具改进记录表”,上面画着单锋凿的缺点(画了个打滑的箭头)、双锋凿的设想(两个平行刃口),旁边还留了 “改进原因”“用时对比” 的空白栏。
“阿山哥,那时哥说要快,我昨晚想了想,单锋凿慢是因为刃口太窄,结疤硬就滑。” 小禾蹲下来,指着草纸上的双锋图,“要是两个刃口一起凿,像两只手抓东西,肯定能卡住结疤!我还记了 49 章的教训,在表上写了‘快凿榫卯 = 保粟穗不潮’,这样我们凿的时候就不会忘。”
阿山看着草纸上的图标,突然觉得思路更清了:“小禾这图好!我之前只想着凿子本身,没把‘快’和‘粟穗安全’绑在一起 —— 现在看着这行字,凿的时候更有劲儿了。”
那时在旁边补充:“双锋凿的刃口间距得算好,太宽会凿裂木料,太窄还是没力。” 他用木杆量尺比了比燧石片:“两块片间距 1 寸刚好,和层板榫卯的凸头宽度一样,凿的时候还能顺便修齐凸头边缘。”
打磨燧石片时,小禾没像往常那样只旁观,而是主动凑过来:“阿山哥,我帮你清磨石吧!之前看你磨石镰时,石粉堵了纹路就会滑,我用树叶扫,你能磨得更快。” 她蹲在磨石旁,眼睛盯着纹路里的碎渣,阿山磨一下,她就扫一下,树叶轻得不会碰动燧石片,却把石粉清得干干净净。没一会儿,阿山就发现:有小禾帮忙,磨第一块燧石片的时间比平时少了 1/4 炷香。
“小禾这手清石粉的活,比我自己干还利索。” 阿山擦了擦汗,指尖碰了碰刃口 —— 尖得扎手,“要是以前,我磨两块片得 1 炷香,现在有你帮忙,半炷香就能成。” 小禾听了,赶紧在 “工具改进记录表” 上写:“辅助清磨石,磨片时间减少 1/4 炷香”,还在旁边画了个小树叶图标,眼里亮闪闪的 —— 这是她第一次不是 “只记录”,而是 “帮着解决问题”。
试凿结疤时,老麦拄着木铲来了,他没直接说话,而是蹲下来看着阿山握凿的姿势:“阿山,你爷爷当年凿木车轴,双锋凿要‘沉肩坠肘’—— 肩膀往下压,胳膊贴紧身子,这样凿的时候不会晃。” 他边说边站起来,示范了个握凿姿势:“我年轻时跟你爷爷学凿结疤,一开始也总滑,后来按这姿势,一凿一个准,你试试。”
阿山照着调整姿势,果然不一样 —— 双锋凿稳稳扎进结疤,没再打滑。“老麦爷爷,这姿势真管用!” 阿山兴奋地敲了三下,凿出个整齐的凹坑,“要是早知道这诀窍,昨天也不会浪费那么多时间。” 老麦笑了:“这都是老经验,你们年轻人记性好,学了就能用,比我们当年快多了。”
那时在旁边点头:“老麦这经验,比我们瞎琢磨强 —— 以后凿硬料,都按这‘沉肩坠肘’的法子来,既能快,又能少浪费木料。” 他转头对小禾说:“把这姿势记下来,以后部落再凿榫卯,看记录就知道怎么握凿,不用再走弯路。” 小禾赶紧在记录表上画了个简笔画:一个人沉着肩、胳膊贴身握凿,旁边写 “老麦爷爷的凿结疤姿势”,比之前的纯文字记录清楚多了。
处理第一块边缘结疤的层板时,阿山刚用炭粉画好圈,小禾突然指着结疤旁边的木纹:“阿山哥,你看这木纹是斜的!要是顺着圈凿,说不定会把好木料带下来 ——48 章晒粟穗时,我看老麦爷爷挑霉粒,都是顺着粒壳的纹路挑,不然会带好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那时的原始纪元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那时的原始纪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