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开元七年(719 年),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府邸里,一声清亮的婴啼划破了蜀地的晨雾。这是杨家的第三个女儿,父亲为她取名 “玉环”—— 玉般温润,环似圆满,寄寓着乱世中最朴素的平安祈愿。谁也未曾想,这个裹在蜀锦襁褓中的女婴,未来会成为搅动盛唐风云、被写入千古诗篇的传奇女子。
蜀州(今四川崇州)自古盛产荔枝与丝绸,杨玄琰的官职虽只是从七品下的司户,负责户籍赋税,却也是弘农杨氏的旁支后裔。弘农杨氏是两汉至隋唐的名门望族,虽到玄琰这一辈已家道中落,但家族传承的诗书礼仪仍未断绝。玉环的童年,是在荔枝园的甜香与母亲的织布声中度过的。她三岁时便能跟着母亲哼唱起蜀地的《竹枝词》,五岁那年,父亲从市集带回一把小巧的琵琶,她竟能无师自通地弹出简单的旋律,让玄琰惊叹 “此女有音律奇才”。
然而命运的阴霾很快笼罩了杨家。开元十三年(725 年),杨玄琰奉命押运赋税前往长安,途中遭遇山洪,连人带货坠入岷江,尸骨无存。年仅七岁的玉环一夜之间成了孤儿,按照唐律,无父的幼女需由亲属抚养。她的叔父杨玄珪当时任河南府士曹参军(从七品下),在洛阳为官,便将玉环与她的姐姐玉筝接到了洛阳家中。
洛阳是盛唐的东都,比蜀州繁华百倍。杨玄珪的宅邸虽不阔绰,却常有文人雅士往来。玉环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宫廷乐器 —— 漆绘云纹的箜篌、镶金的羯鼓,也第一次看到了《霓裳羽衣曲》的残谱 —— 那是一位曾在宫中任职的乐师赠予玄珪的。每当夜幕降临,她便躲在书房里,就着油灯细细描摹谱上的音符,手指在桌案上模拟琵琶的按弦动作,常常直到晨光熹微才肯歇息。
十五岁的玉环已出落得亭亭玉立,《旧唐书》记载她 “资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洛阳城中的世家子弟都知道,杨士曹家有个貌若天仙的侄女。当时洛阳盛行 “踏青斗舞” 的风俗,每年三月上巳节,仕女们会在洛水之畔的芳林园比试歌舞。开元二十二年(734 年)的上巳节,玉环穿着一身石榴红的襦裙,抱着琵琶登上园中的彩楼,一曲《郁轮袍》弹得激昂婉转,收尾时一个翻身旋舞,裙摆如绽放的石榴花,引得岸边观者齐声喝彩。这一幕,恰好被前来洛阳巡查的玄宗之女咸宜公主看在眼里。
咸宜公主此次洛阳之行,还有一个重要任务 —— 为弟弟寿王李瑁挑选王妃。寿王是玄宗与武惠妃所生,武惠妃当时正得盛宠,玄宗对这个儿子格外疼爱,早已下诏为他选妃,要求 “门第相当,才貌双全”。咸宜公主见玉环容貌出众、才艺超群,又出身弘农杨氏,当即决定将她推荐给母亲武惠妃。
同年十一月,杨玄珪接到了入宫面圣的旨意。当玉环跟着叔父走进洛阳宫的章善门时,她的心跳得像怀中的琵琶弦。武惠妃坐在珠帘后的凤榻上,目光如炬地打量着这个少女:肌肤是蜀地女子特有的莹白,眉眼间带着未脱的青涩,却在行礼时身姿挺拔,没有丝毫怯懦。惠妃让她弹奏《霓裳羽衣曲》的片段,玉环手指轻拨,琵琶声如流云漫卷,竟比宫中乐师弹得更有灵气。惠妃又让她跳一支《胡旋舞》,她提起裙摆,足尖点地,旋转时裙裾如飞旋的蝶翼,腰间的玉佩叮咚作响,与舞步的节奏分毫不差。
“此女当为寿王妃。” 武惠妃对身旁的玄宗说。玄宗当时正沉浸在《霓裳羽衣曲》的创作中,见玉环对音律的领悟力远超常人,也十分满意。开元二十三年(735 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洛阳宫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十六岁的杨玉环正式成为寿王李瑁的王妃。红烛高照的新房里,李瑁握着她的手轻声说:“往后余生,我定护你周全。” 玉环望着眼前温文尔雅的少年郎,以为自己终于觅得了 “圆满”,却不知这只是命运为她编织的一场短暂幻梦。
寿王府的三年,是玉环一生中最安稳的时光。李瑁对她百般呵护,两人常常在王府的梨花园中合奏:他吹玉笛,她弹琵琶,笛声清越,琵琶婉转,引得园中飞鸟驻足。每到荔枝成熟的季节,李瑁都会派人快马从蜀地运来新鲜荔枝,看着玉环剥去红壳、品尝果肉时眉眼弯弯的模样,他便觉得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此。
然而这份幸福在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戛然而止。这年十二月,武惠妃病逝,玄宗悲痛欲绝,《资治通鉴》记载他 “后庭数千,无可意者”,即使是后宫最受宠的赵丽妃、皇甫德仪,也无法慰藉他的丧妃之痛。当时的宰相李林甫看出了玄宗的心思,却不敢直言进谏,便暗中授意宦官高力士 “为陛下寻访佳人”。
高力士跟随玄宗多年,深知他的喜好 —— 不仅要容貌出众,更要精通音律、善解人意。他思来想去,突然想起了寿王妃杨玉环:她既有着 “倾国倾城” 的容貌,又与玄宗一样痴迷音律,或许能让陛下走出阴霾。但寿王妃是玄宗的儿媳,直接纳入后宫有违伦常,这是天大的忌讳。高力士不敢贸然提及,只能在陪玄宗观赏歌舞时,有意无意地提起 “寿王妃善舞《胡旋》,技艺远超宫中舞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