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十八年(598 年),长安城内的长孙府里,一声女婴的啼哭划破了深秋的静谧。府主人长孙晟放下手中的兵书,快步走向内院 —— 这位刚刚迎来女儿的父亲,彼时已是隋朝赫赫有名的右骁卫将军,曾凭 “一箭双雕” 的绝技震慑突厥,更以过人谋略为隋朝稳固北疆立下汗马功劳。他凝视着襁褓中眉眼清秀的女婴,想起妻子高氏(高士廉之妹)孕期时的梦境,轻声为女儿取名 “观音婢”,既含祈福之意,也暗寄了对这个孩子温润品性的期许。
长孙氏的童年,本应是将门贵女的无忧时光。长孙家族源自鲜卑拓跋氏,历经北魏、北周数代经营,早已成为关陇集团的核心成员 —— 她的祖父长孙兕是北周开府仪同三司,外祖父高士廉的父亲高劢则是北齐乐安王,这样的家世背景,让她自幼便浸润在兼具胡风与汉礼的文化氛围中。三岁起,母亲高氏便教她识读《诗经》《论语》,长孙晟也常将她抱在膝头,讲自己出使突厥时的见闻,教她辨认兵符、了解边疆形势。彼时的长孙氏虽年幼,却已显露出过人的聪慧,往往能在父亲讲解兵法时,用稚嫩的声音说出 “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道理,让长孙晟惊叹 “此女日后必有不凡见识”。
然而,命运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大业五年(609 年),长孙晟在奉命处理突厥部落纠纷时积劳成疾,病逝于张掖任上,年仅 11 岁的长孙氏与 16 岁的兄长长孙无忌一夜之间成了孤儿。按照隋朝礼制,父亲去世后,未成年子女需由宗族长辈照料,但长孙晟的庶子长孙安业素来与高氏母子不和,不仅暗中侵吞家产,更对兄妹二人冷遇有加。高氏无奈之下,只得带着一双儿女投奔兄长高士廉。
彼时的高士廉任隋廷治礼郎,虽官职不高,却为人正直宽厚。他见妹妹一家处境艰难,当即腾出府邸西侧的厢房,悉心照料外甥与外甥女的生活。为了不让长孙氏中断学业,高士廉亲自为她讲授《女诫》《列女传》,还请来先生教她书法与算术;闲暇时,他常带着长孙氏与长孙无忌游览长安城郊的曲江池,教他们辨认农作物,讲述民间疾苦。一次,长孙氏见田间农夫顶着烈日插秧,便问舅舅 “为何他们要如此辛劳”,高士廉叹息道:“民为邦本,农夫劳作方能供天下人衣食,若为政者不知体恤百姓,国家便会根基动摇。” 这番话深深印在长孙氏心中,成为她日后理解 “仁政” 的最初启蒙。
大业九年(613 年),15 岁的长孙氏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节点 —— 与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成婚。这桩婚事早在长孙晟在世时便已定下:长孙晟与李渊曾同为北周禁卫武官,私交甚笃,一次酒后闲谈时,两人见李世民与长孙氏年纪相仿、品性相合,便当场定下婚约。高士廉为了让外甥女风风光光出嫁,变卖了自己珍藏的古籍字画,为她置办嫁妆;成婚当日,他亲自将长孙氏送到太原李渊府中,临行前叮嘱道:“李家二郎素有大志,你嫁过去后,需以温柔持家,以智慧辅夫,莫要辜负你父亲的期望。”
新婚之夜,长孙氏见李世民虽年仅 17 岁,却言谈间满是对天下局势的洞察,不禁心生敬佩;而李世民见这位新婚妻子不仅容貌秀丽,更能在他谈及兵法时提出独到见解(如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也暗自庆幸自己娶到了一位贤内助。此时的两人都未曾想到,这场基于父辈情谊的婚姻,将会在日后的乱世中,成为彼此最坚实的依靠。
长孙氏嫁入李家时,隋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大业末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开凿大运河,繁重的徭役与赋税让百姓苦不堪言,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李世民深知天下将乱,暗中广交豪杰,招纳贤才,而长孙氏则默默承担起打理家事的重任,让丈夫能无后顾之忧地谋划大业。
彼时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已成年,府中人口众多,妯娌之间、仆役之间难免有摩擦。长孙氏凭借自己的聪慧与宽厚,很快赢得了府中人的认可:对待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她始终以礼相待,常主动分享首饰衣物;对待仆役,她从不随意责罚,若有人犯错,总是先问清缘由,再酌情处理。一次,负责看管库房的仆役不慎弄丢了李世民珍藏的一把宝剑,吓得跪地求饶,长孙氏却并未追责,反而安慰道:“宝剑虽贵,却不及人心重要,你日后仔细便是。” 此事传开后,府中仆役无不感念她的仁慈。
大业十三年(617 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揭开了大唐建立的序幕。起兵之初,李渊势力薄弱,不仅要面对隋军的围剿,还要提防其他起义军的袭击。李世民作为李渊麾下最得力的将领,常年领兵在外征战,长孙氏则留在太原后方,承担起 “安抚家属、稳定人心” 的重任。当时,李渊的家眷中有不少老弱妇孺,因战事紧张而惶恐不安,长孙氏便每日亲自登门探望,为她们讲解战局进展,还组织府中女眷缝制衣物、筹集粮草,支援前线将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