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本就对玉环有印象,经高力士一提,便生出了召见的念头。开元二十六年(738 年)正月,玄宗以 “赏花” 为名,召寿王夫妇入宫。在兴庆宫的沉香亭畔,玉环再次弹奏了《霓裳羽衣曲》,这一次,她加入了自己改编的段落,旋律更加悠扬动人。玄宗听得入了迷,目光紧紧锁在她身上,竟忘了顾及儿子李瑁的感受。李瑁站在一旁,看着父亲炽热的眼神,心中泛起一阵寒意,却敢怒不敢言 —— 他深知,在皇权面前,父子亲情竟如此脆弱。
此后,玄宗便以 “研讨音律” 为由,频繁召见玉环入宫。宫中的流言蜚语很快传开,有人说 “陛下对寿王妃有意”,也有人说 “杨家要再次飞黄腾达”。李瑁多次想与玉环诉说心中的不安,却总被她以 “陛下只是欣赏音律” 搪塞过去。玉环并非不知玄宗的心思,只是她既不敢违抗皇权,又放不下与李瑁的夫妻情分,陷入了痛苦的两难。
为了打破这层伦理阻碍,玄宗想出了一个 “曲线救国” 的办法。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正月,他以 “为窦太后祈福” 为名,下诏让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 “太真”,并在长安城外的太真观为她修建了专属的院落。按照唐制,道士需脱离原有的家庭关系,这便为玉环与李瑁的 “离婚” 找到了合法借口。
太真观的日子是孤独的。玉环每天的生活就是诵经、练琴、跳舞,身边只有几个宫女相伴。玄宗时常借着 “探望道士” 的名义前来,有时会与她一起修改《霓裳羽衣曲》的乐谱,有时会陪她在观中的桃树下散步,却绝口不提何时让她还俗。有一次,玉环忍不住问:“陛下何时让臣妾回到寿王身边?” 玄宗沉默良久,只说了一句:“朕不会让你受委屈。”
这句话让玉环的心彻底沉了下去。她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寿王府了。这年十月,李瑁按照玄宗的旨意,迎娶了韦昭训的女儿为新王妃,婚礼办得十分低调,没有邀请任何与玉环相识的人。消息传到太真观时,玉环正在弹奏琵琶,琴弦突然 “嘣” 的一声断裂,她看着手中的断弦,眼泪终于忍不住滚落 —— 那个曾许诺 “护你周全” 的少年郎,终究还是与她诀别了。
玄宗似乎察觉到了玉环的悲伤,便将她接到了骊山的华清宫。华清宫是玄宗的行宫,温泉池用白玉砌成,池边种满了杨贵妃后来最爱的木芍药(即牡丹)。在这里,玄宗为玉环谱写了完整的《霓裳羽衣曲》,共三十六段,分为散序、中序、曲破三部分:散序为器乐独奏,中序是抒情慢舞,曲破则是节奏急促的快舞。玉环根据乐谱,编排了相应的舞蹈,她穿上绣着孔雀羽毛的舞衣,头戴金步摇,在温泉池畔起舞,玄宗亲自击鼓伴奏,鼓声与舞步的节奏完美契合,仿佛两人共用一颗心脏跳动。
天宝四载(745 年)八月初六,玄宗终于下诏:册封道士杨玉环为贵妃,礼仪规格与皇后相同。当时玄宗的王皇后早已被废,后宫无后,贵妃便成了实际上的后宫之主。册封大典那天,长安城内万人空巷,百姓们争相观看贵妃的仪仗 —— 十六匹白马拉着的金饰马车,车厢上绣着缠枝牡丹,玉环坐在车内,透过纱帘看向街景,心中五味杂陈:她终于得到了天下女子梦寐以求的荣宠,却也永远失去了曾经的安稳与纯粹。
成为贵妃后,玉环的生活彻底与 “朴素” 二字告别。玄宗对她的宠爱,远超历代帝王对后妃的恩宠,《新唐书》记载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驿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这便是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的由来。
盛唐时的荔枝主要产自岭南(今广东、广西)和蜀地,其中岭南荔枝口感最佳,但距离长安有四千余里;蜀地荔枝虽稍逊一筹,却只需两千里路程。为了让贵妃吃到新鲜荔枝,玄宗专门下令开辟了 “荔枝道”—— 从岭南到长安,沿途每隔三十里设一个驿站,每个驿站都备有最好的快马和驿卒。荔枝成熟的季节,驿卒们将荔枝装在特制的竹篓里,竹篓内壁垫着新鲜的树叶,以保持低温,然后快马加鞭送往长安。一匹马累倒了,就换另一匹,驿卒们常常累死在途中,马尸沿途可见。
有一次,玉环在华清宫品尝荔枝时,发现荔枝的蒂部还沾着露水,便问身边的宦官:“这荔枝怎会如此新鲜?” 宦官如实禀报了驿卒累死、马匹倒毙的事,玉环听后沉默了很久,此后便很少再主动索要荔枝。玄宗知道后,既心疼她的善良,又不愿让她受委屈,便下令让蜀地官员改良荔枝的保存方法 —— 将荔枝连枝剪下,浸泡在蜂蜜中,装入陶罐密封,这样即使运输时间稍长,口感也不会变差。这种方法虽减少了驿卒的伤亡,却也让荔枝的成本更高,一罐蜂蜜浸泡的荔枝,耗费的人力物力相当于十户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