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明宫的紫宸殿内,武则天指尖划过一份西域进贡的夜光珠清单,目光却落在阶下那个捧着波斯锦盒的少女身上。十三岁的太平公主梳着双环望仙髻,金步摇随着她的动作轻轻颤动,却掩不住眼底那份超越年龄的沉静。“这波斯国的狮蛮带,倒是配得上我儿的英气。”武则天笑着招手,少女快步上前,锦盒中镶嵌宝石的腰带在烛火下折射出斑斓光影,恰似她日后即将踏入的,那片波谲云诡的权力漩涡。
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吐蕃赞普遣使者入长安,为小王子求娶唐朝公主。当使者在麟德殿上提出要迎娶太平公主时,唐高宗李治手中的玉如意险些落地。彼时的太平公主刚满八岁,因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去世,按例入道观为逝者祈福,法号“太平”。这本是皇室女子常见的祈福仪式,却在吐蕃求亲的风波中,成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保护女儿的屏障。
武则天连夜召来宫廷画师,绘制了太平公主身着道袍、手持拂尘的画像,第二日便送到吐蕃使者驿馆。“太平已入道修行,断无还俗成婚之理。”武则天在朝堂上语气坚决,目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吐蕃使者望着画像中眉眼清冷的小道姑,只得悻悻作罢。这场风波让太平公主第一次体会到,身为皇室女子,她的命运从出生起就与王朝的兴衰紧密相连。
长安城外的太平观,名义上是公主修行之地,实则成了她的专属乐园。唐高宗特意下令扩建观宇,将后宫的奇花异草移栽到观中庭院,还派了二十名宫女、十名太监贴身伺候。每日清晨,太平公主会在观前的莲池边练习书法,午后则跟着宫中请来的先生学习《礼记》《诗经》,偶尔也会换上男装,跟着兄长们去长安西市看热闹。
一次,太平公主穿着紫色圆领袍、束着玉带,戴着幞头,骑着一匹白马出现在大明宫的丹凤门前。守门的金吾卫竟没认出她,直到她摘下幞头,露出乌黑的秀发,金吾卫们才慌忙跪地行礼。“为何见了我就下跪?”太平公主笑着问道,声音清脆如银铃。“公主殿下万金之躯,臣等肉眼凡胎,未能认出,还望恕罪。”领头的金吾卫额头冒汗,生怕这位受宠的公主降罪。这件事很快传遍后宫,武则天听闻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着对唐高宗说:“这孩子,倒是有几分我的性子。”
永隆二年(681年),太平公主十六岁,到了适婚的年龄。唐高宗与武则天为她挑选了出身名门的薛绍——城阳公主的次子,也就是太平公主的表哥。薛绍容貌俊美,性情温文尔雅,曾在崇文馆担任学士,颇有才学。当武则天将此事告知太平公主时,她正在窗前摆弄一盆刚开的牡丹,闻言手中的剪刀顿了一下,脸颊泛起红晕,却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婚礼定在同年七月,唐高宗为了彰显对女儿的宠爱,特意打破皇室婚嫁惯例,让太平公主的婚车从大明宫正门朱雀门驶出,直抵薛府。成婚当日,长安城内万人空巷,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想要一睹公主大婚的盛况。薛绍骑着高头大马,身着大红婚服,在禁军的护送下前往皇宫迎娶新娘。太平公主头戴九凤金冠,身着绣着百子千孙图案的大红锦袍,坐在装饰华丽的婚车里,透过车帘的缝隙,看着街上热闹的人群,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婚后的太平公主与薛绍十分恩爱,薛绍为人谦和,对太平公主体贴入微,而太平公主也收敛了往日的娇纵,悉心打理家事。他们在长安城外修建了一座别苑,每到春暖花开之时,便会去别苑小住,赏景赋诗,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这段时光,是太平公主一生中最安稳幸福的日子,她先后为薛绍生下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这样的幸福并没有持续太久。垂拱四年(68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波,彻底打破了太平公主平静的生活。当时,武则天临朝称制,大权在握,李唐宗室人心惶惶,越王李贞、琅琊王李冲等人暗中联络,准备起兵反抗武则天。薛绍的兄长薛顗因不满武则天专权,也参与了这场密谋。
起兵之事很快败露,武则天震怒,下令大肆抓捕参与谋反之人。薛顗被抓后,受尽酷刑,却始终不肯牵连弟弟薛绍。但武则天为了杀鸡儆猴,还是将薛绍也抓了起来,关进了大理寺监狱。太平公主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她穿着一身素衣,跪在武则天面前,不停地磕头,恳求武则天放过薛绍。“母后,薛绍从未参与谋反,求您饶他一命!”太平公主泪流满面,声音哽咽。
武则天看着跪在地上的女儿,心中虽有不忍,却还是狠下心来:“太平,此事关乎朝堂稳定,薛绍身为薛家人,岂能置身事外?”无论太平公主如何哀求,武则天都不为所动。最终,薛绍被判处杖刑一百,饿死在狱中。太平公主得知薛绍的死讯后,当场昏厥过去,醒来后,她整整三天没有进食,眼中的光彩也消失殆尽。她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在绝对的权力面前,亲情和爱情是多么的脆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