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绍死后,太平公主的生活陷入了低谷。她整日闭门不出,对着薛绍的遗物默默流泪,曾经活泼开朗的公主,变得沉默寡言。武则天看着女儿日渐憔悴,心中十分愧疚,便想为她再寻一门亲事,让她重新振作起来。经过一番挑选,武则天最终选定了自己的侄子武攸暨。
武攸暨性格温和,为人低调,当时担任右卫中郎将。武则天为了让太平公主顺利嫁给武攸暨,甚至不惜处死了武攸暨的妻子。太平公主得知此事后,心中十分复杂,她既感激母亲的一片苦心,又对这种强权下的婚姻感到无奈。但经历了薛绍之死的打击后,她已经明白,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她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选择接受。
垂拱元年(685年),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成婚。这场婚姻没有了第一次成婚时的热闹与憧憬,更多的是一种平静的接受。婚后,太平公主一改往日的贤妻良母形象,开始主动涉足政治。她知道,只有掌握权力,才能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再重蹈薛绍的覆辙。
当时,武则天正在为称帝做准备,朝堂上反对她的人不在少数,而武氏家族的人则极力拥护她。太平公主凭借着自己的身份和智慧,在武则天和武氏家族之间周旋,逐渐积累了一定的政治资本。她利用自己的人脉,为武则天搜集朝堂上的各种情报,帮助武则天打击反对者。同时,她也与武氏家族的成员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避免与他们发生直接冲突。
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太平公主因在武则天称帝过程中立下功劳,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食邑三千户。这是唐朝历史上第一次有公主被封为“镇国公主”,足见武则天对她的信任和宠爱。此后,太平公主的权力越来越大,她不仅可以参与朝政,还拥有自己的府署和属官,甚至可以调动部分军队。
太平公主在政治上极具天赋,她善于观察局势,审时度势,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天授二年(691年),武则天的宠臣来俊臣诬告宰相狄仁杰谋反,将其打入大牢。狄仁杰是唐朝有名的贤臣,深受百姓爱戴,太平公主深知狄仁杰是被冤枉的,便向武则天进言,为狄仁杰辩解。她列举了狄仁杰多年来为朝廷所做的贡献,指出来俊臣素来喜欢罗织罪名,诬告忠良。武则天听后,虽然没有立即释放狄仁杰,但也对来俊臣的话产生了怀疑,派人重新审理此案。最终,狄仁杰得以洗清冤屈,官复原职。
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她的府第也成了官员们争相拜访的地方。每天,太平公主的府门前车水马龙,前来送礼、求见的官员络绎不绝。太平公主对这些官员并不一概而论,而是根据他们的才能和品行,分别对待。对于那些有真才实学、品行端正的官员,她会尽力提拔;而对于那些只会阿谀奉承、无才无德的官员,她则嗤之以鼻,不予理会。
然而,太平公主在享受权力带来的荣耀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武则天晚年时,对朝政的掌控力逐渐下降,朝堂上形成了以张易之、张昌宗为首的“二张”集团,他们凭借着武则天的宠爱,专权跋扈,肆意妄为,甚至干预皇位继承。太平公主深知“二张”集团是朝堂上的一大隐患,如果不及时铲除,必将引发更大的动荡。
神龙元年(705年),太平公主联合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发动了“神龙政变”。他们率领禁军闯入皇宫,杀死了张易之、张昌宗,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在这场政变中,太平公主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不仅为政变集团提供了大量的情报和资金支持,还亲自出面联络宫中的宦官和宫女,为政变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唐中宗复位后,对太平公主十分感激,封她为“镇国太平公主”,食邑增至五千户,还允许她开府置官,享有与亲王同等的待遇。太平公主的权力达到了顶峰,她的府第成了唐朝的政治中心之一,朝廷中的许多重要官员都是由她推荐提拔的。然而,太平公主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她深知唐中宗性格懦弱,朝政大权实际上掌握在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手中,一场新的权力斗争正在悄然酝酿。
唐中宗复位后,韦皇后凭借着中宗的宠爱,开始干预朝政。她效仿武则天,在宫中安插亲信,提拔自己的娘家人,甚至与武三思私通,结成了“韦武集团”,独揽大权。安乐公主是唐中宗和韦皇后的女儿,她自幼娇生惯养,野心勃勃,竟然向中宗请求立她为“皇太女”,想效仿武则天当皇帝。
太平公主对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专权行为十分不满,她深知如果任由她们发展下去,李唐王朝将再次陷入危机。于是,太平公主开始暗中联络朝中反对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官员,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与“韦武集团”分庭抗礼。
景龙二年(708年),安乐公主为了争夺权力,竟然诬陷太平公主与太子李重俊谋反。唐中宗虽然性格懦弱,但也知道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重俊是被冤枉的,并没有治他们的罪。但这件事让太平公主意识到,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已经对她和太子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必须采取行动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