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之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洛阳朝廷的政令已如春雨般洒向这片新附之地。
诸葛亮深知“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之”的道理,在军事胜利之后,一套精心筹划的治理方略迅速展开。
首先是军政维稳。
徐晃、郝昭大军并未急于南进,而是就地转入屯垦驻防。
一方面清剿曹军溃散残部与地方匪患,另一方面,利用缴获的部分粮草和朝廷紧急调拨的物资,开设粥棚,安抚因战乱流离的百姓。
徐晃亲自巡视各营,严令不得扰民,违者立斩。
一队队军纪严明的巡逻士兵取代了烧杀抢掠的乱兵,惶惶的人心逐渐安定。
对于投降的曹军士卒,择优编入辅兵,其余愿归乡者发放路费,愿留者登记户籍,分给荒地,政策清晰,处置果断,迅速瓦解了潜在的抵抗力量。
其次是吏治革新。
朝廷任命以干练着称的侍中蒋琬为第一任汉中太守,持节督汉中、房陵、上庸诸军事。
蒋琬赴任,带来的并非只有属官,更有大批通过科举新晋的年轻士子。
他们手持《章武律》与《田亩制度》抄本,深入乡亭,宣讲新政,主持清丈被豪强侵占的田亩,重新登记因战乱隐匿的户籍。
汉中本地一些原本依附曹操或张鲁的小世家,见朝廷势大,政策明晰,大多选择合作,少数试图阻挠者,在蒋琬的铁腕与新军威慑下,迅速被清除。
基层的权力结构被彻底重塑,朝廷的触角第一次如此深入地扎根于汉中大地。
其三是经济复苏。
诸葛亮知汉中乃“天府之国”,更是未来南下益州的跳板,其经济恢复至关重要。
他奏请蔡琰,免去汉中郡当年赋税,并拨付专款,用于修复被战火损坏的水利设施,尤其是褒斜道、子午道等连接关中的栈道,由将作大匠马钧亲自督工,采用最新的营造法式,力求尽快恢复这条重要的后勤命脉。
同时,鼓励关中商贾前来贸易,以盐铁、布帛换取汉中的粮食、药材,并设立官营的冶铁、织造工坊,吸纳流民,稳定民生。
其四是文化归心。
太学博士被派往汉中,主持重修郡学,选拔当地聪慧子弟入学,教材除传统经义外,更侧重律法、算学、农工等实用之学。
朝廷明令,汉中士子将来参与科举,与中原、河北士子同等对待,优秀者可直接入洛阳太学深造。
此举极大地安抚了本地士人,也为朝廷培养了未来的治理人才。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汉中局势以惊人的速度稳定下来。
原本担心遭到清算或盘剥的百姓,发现新朝政令清明,赋税减轻,吏治似乎也比曹操时期更为廉洁高效,抵触情绪大减,开始逐渐接受新的统治。
然而,汉中的平定,如同巨石入水,在天下格局中激起了更为深远的涟漪。
益州,成都。
曹操败退至此,虽失汉中,却凭借险要关隘(剑阁、葭萌关等)稳住了阵脚。
他麾下核心文武俱在,兵力虽损,骨干犹存。
巨大的挫折并未击垮这位枭雄,反而激起了他更深的戾气与韧性。
“刘备匹夫,孙权小儿,还有那蔡琰、诸葛亮……皆欲置我于死地!”
成都府内,曹操眼神阴鸷,声音冰冷,“
然益州天府之国,险塞重重,岂是易与?
传令下去,加紧整军,广积粮秣,推行屯田!
司马懿!”
“臣在。”
面容沉静的司马懿出列。
“命你总督益州防务,修缮关隘,操练新军,尤其是山地作战与防御火器之法!
我要这巴蜀,成为铁桶江山!”
“贾诩!”
“老臣在。”
“派细作潜入汉中,乃至荆州、江东!
散布流言,离间其君臣,收买其官吏!
孤要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
“程昱!”
“臣在。”
“加大与南中蛮族的联络,许以重利,使其牵制蜀中内部,必要时可为奇兵!”
一道道命令发出,曹操如同受伤的猛虎,在巴蜀的丛林中默默舔舐伤口,磨砺爪牙,准备着下一次扑击。
他深知,朝廷拿下汉中后,下一步目标必定是益州。
生死存亡之战,近在眼前。
荆州,襄阳。
击退曹操的喜悦尚未持续多久,刘备便陷入了更深的忧虑。
朝廷的势力通过汉中之战,已如泰山压顶般呈现在他面前。
更让他不安的是,朝廷在稳定汉中后,派来的使者并非贺捷,而是带着蔡琰的亲笔信与诸葛亮的“问候”。
信中,蔡琰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赞赏”了刘备抵抗“国贼”曹操的功绩,随即话锋一转,重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要求刘备“认清时势,奉还荆州军政,入朝辅政”,并暗示其子刘禅可入洛阳太学“伴读”。
语气看似温和,实则暗藏杀机。
“军师,朝廷这是要逼我拱手让出基业啊!”
刘备将信递给糜竺,面色凝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