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那道“弃汉中,保巴蜀”的密令,如同一声丧钟,在摇摇欲坠的南郑城中敲响。
当信使冲破重重阻隔,将染血的绢书交到曹仁手中时,这位以沉稳着称的宗室大将,手指也不禁微微颤抖。
他环顾四周,城中粮草尚可支撑月余,将士虽疲惫却仍有斗志,更重要的是,这里是连接关中与巴蜀的战略要冲,是曹操集团北方的屏障。
“主公……这是要断尾求生了。”
曹仁喃喃自语,脸上肌肉抽搐。
他理解曹操的无奈,放弃经营多年的荆州攻势,舍弃汉中这块到嘴的肥肉,只为保住益州根本,这需要何等的决断与狠辣。
但他更清楚,这道命令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曹仁,以及这南郑城中万余将士,都成了可以牺牲的“弃子”。
他们的任务不再是坚守,而是用最后的生命为益州布防争取时间。
“将军,我们……”
副将面露不甘。
曹仁猛地抬手制止,眼中已是一片决绝:
“执行主公军令!
即刻准备,三日之内,焚毁府库粮草,裹挟工匠青壮,撤离南郑,退守阳安关!”
然而,曹仁的决断虽快,却快不过朝廷军队的兵锋与诸葛亮的算计。
徐晃、郝昭在分兵掠地的同时,从未放松对南郑的监视。
曹军异动的蛛丝马迹——夜间频繁的调动、城中隐隐升起的黑烟、对工匠住所的突然管控——迅速被斥候捕捉并上报。
“曹仁想跑!”
徐晃接到情报,立刻与郝昭商议。
郝昭目光沉静,指向地图上汉中通往巴蜀的几条要道:
“其必走米仓道或金牛道,退往剑阁、葭萌关。
我军可分兵追击,同时派精锐轻骑,绕过南郑,直插其退路险要之处,设伏阻击!”
“正合我意!”
徐晃拍案,
“我率主力追击,伯道(郝昭字)你善守,速率五千精锐,携部分‘神火’器械,昼夜兼程,抢占米仓道上的定军山!
此地乃咽喉所在,卡住此处,曹仁插翅难逃!”
就在徐晃、郝昭调兵遣将,准备给曹仁致命一击时,荆州的局势也因曹操的战略收缩,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
曹操为了集中力量应付汉中危局和准备退路,对襄阳的攻势虽依旧猛烈,但后劲已显不足。
更关键的是,朝廷持续不断的“暗助”和江东态度的彻底中立,让刘备获得了宝贵的喘息空间。
关羽趁机整顿兵马,甚至组织了几次有效的反击,虽未改变被围态势,却极大地鼓舞了守军士气,也让曹操无法从容抽调兵力。
而真正压垮曹操荆州战略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江东。
孙权在朝廷赤裸裸的威逼与空头许诺下,加之周瑜也认为此时联曹风险过高,最终彻底关闭了与曹操合作的大门。
江东水师不仅完全封锁了长江,甚至开始以“剿匪”为名,袭扰曹操控制的江夏部分地区,彻底断了曹操从江东获取补给或借道的念想。
襄阳城下,曹操望着依旧巍峨的城墙和城头那面猎猎作响的“刘”字大旗,又接到汉中曹仁准备撤离、徐晃分兵阻截的战报,一股英雄末路的悲凉涌上心头。
他知道,夺取荆州,饮马长江的梦想,在此刻已经彻底破灭。
“传令……撤军。”
曹操的声音沙哑而疲惫,带着无尽的落寞,
“放弃襄阳之围,各部交替掩护,退回宛城。
命曹仁……依计行事,务必保住入蜀通道!”
建安十三年的深秋,曹操的大军如同退潮般,从襄阳城下撤离。
持续数月的惨烈围攻,以曹操的主动退却告终。
襄阳城头,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劫后余生的刘备军将士相拥而泣。
关羽抚着长髯,望向北方,眼神复杂。
他知道,击退曹操固然可喜,但那个稳坐洛阳,既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又能提供实实在在援助的朝廷,其威胁恐怕比曹操更大。
汉中战场,则进入了最惨烈的阶段。
曹仁执行了曹操的弃子命令。
他下令焚烧了南郑城内来不及带走的大部分粮草和军械,裹挟了数千工匠与青壮,开始向米仓道方向突围。
然而,郝昭行动更快!
他率领的五千精锐,以惊人的速度强行军,抢在曹仁之前,占据了定军山险要,并迅速构建了防御工事。
当曹仁的撤退大军抵达定军山下时,看到的是严阵以待的朝廷军队,以及山道上那令人心悸的、已经架设起来的“猛火油柜”!
前有阻截,后有徐晃的追兵,曹仁陷入了绝境。
他试图强行冲关,但郝昭据险而守,以弓弩和滚木礌石大量杀伤曹军。
更可怕的是,当曹军聚集冲锋时,那“猛火油柜”喷吐出的长达数十步的幽蓝火舌,瞬间将冲锋队伍化作一片火海,惨叫声令人毛骨悚然!
与此同时,徐晃的主力从后方掩杀而至。
曹仁部腹背受敌,军心彻底崩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