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方孙刘之争,朝廷当坐观其变,必要时,甚至可以少量资源,‘资助’处于弱势一方,令其争斗持久,彼此消耗。”
“待时?又待何时?”
刘晔捻须问道。
诸葛亮嘴角微扬,露出一丝洞察的笑意:
“待天时、待敌之变。
待我朝廷内政稳固,粮草充足,兵甲犀利;
待曹操内部生乱,或与孙权、刘备矛盾激化;
待吕布按捺不住,行差踏错……届时,朝廷或以雷霆之势,西进司隶,底定中原;
或南下荆襄,收取渔利。
时机一到,便可由‘缓图’转为‘急进’,一举奠定胜局!”
他顿了顿,最后总结道:
“总而言之,朝廷当下之要务,非急于扩张疆土,而在于将已得之疆土、已拥之军民,彻底消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力。
国力强,则‘势’更盛,‘忧’自消。
此乃阳谋,纵使曹操、周瑜智计百出,亦难破解。”
一席话毕,殿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徐庶、刘晔、陈宫三人面面相觑,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撼与叹服。
此子虽年轻,但其眼光之长远,思虑之周密,策略之老成,简直如同另一个郭嘉在世!
不,在某些方面,他对于内政建设与战略耐心的强调,甚至比郭嘉更为系统和突出。
蔡琰心中亦是波澜起伏。
诸葛亮所言,与她凭借重生记忆对历史走向的把握,以及郭嘉临终前零散的嘱托,惊人地契合!
他精准地指出了新朝最大的优势(地盘和潜力)和最大的挑战(内部整合与外部环境),并提出了最务实、也最有可能成功的路径——先修炼内功,等待时机。
她缓缓起身,走到诸葛亮面前,郑重一礼:
“听先生一席话,如拨云见日。
先生之才,果不负奉孝遗志与朝廷期盼。
我欲拜先生为军师中郎将,参赞军国大事,望先生万勿推辞,助我匡扶汉室,安定天下!”
这是极高的起点,直接进入决策核心。
徐庶等人亦纷纷出言相邀。
诸葛亮看着眼前这位目光坚定、气度不凡的女主,又看了看周围几位显然是真心求贤的重臣,心中最后一丝犹豫也消散了。
他避席还礼,肃然道:
“亮,本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然主公不以亮卑鄙,猥自枉屈,诚心相邀,咨亮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今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亮虽不才,愿效犬马之劳,助主公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好!好!好!”
蔡琰连说三个好字,亲自扶起诸葛亮,“得孔明,如鱼得水也!”
自此,“卧龙”诸葛亮,正式出山,投身于彭城朝廷麾下。
他的到来,如同在郭嘉去世后略显沉闷的朝廷中,注入了一股清新而强大的活力。
然而,就在朝廷为得到诸葛亮而欢欣鼓舞,并开始着手落实其“固本、缓图、待时”之策时,南方荆州,围绕江陵的攻防战,进入了最惨烈的阶段。
周瑜水陆并进,日夜猛攻,关羽据城死守,伤亡惨重。
而一直蛰伏的曹操,也终于开始了他的动作——不是向西,也不是向北,而是向着东南,那个看似因孙刘相争而力量空虚的方向……
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而拥有了“卧龙”的朝廷,是否真能如诸葛亮所谋划的那般,稳住阵脚,静待天时?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