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四年的寒冬,格外漫长。
彭城的雪尚未完全消融,来自各方的新动向便如同冰层下的暗流,悄然涌动着,冲击着刚刚有所稳定的天下格局。
幽州方面,郭嘉的应对策略很快显现效果。
鲜于辅接到指令后,果断放弃了与颜良争夺临渝的打算,将兵力化整为零,遁入燕山余脉。
他们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不断袭扰颜良部的粮道,焚毁辎重,狙杀落单的小队。
颜良虽勇,面对这如同附骨之疽的袭扰却有力使不出,战线被无限拉长,补给日益困难。
同时,关于“袁本初无故兴兵,劫掠边民”的舆论在幽州南部迅速扩散,使得颜良的军事行动在道义上陷入了被动,原本一些观望的坞堡豪强,态度也变得更加暧昧。
袁绍这试探性的一拳,仿佛打在了棉花上,不仅未能重创对手,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泥潭。
然而,北方的僵持并未让彭城朝廷感到丝毫轻松,因为南方的迷雾正被突如其来的惊雷驱散。
这日清晨,一份沾染着江夏水汽的加急军报,被快马送至彭城,直接呈送到了郭嘉的案头。
“主公,祭酒,江东急报!”
徐庶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震动,“五日前,孙策于江夏沙羡城外,阵斩黄祖!”
消息简短,却重若千钧。
郭嘉猛地从榻上坐起,接过军报细看。
蔡琰也闻讯赶来,秀眉紧蹙。
军报详述了经过:
孙策采纳周瑜之策,以部分兵力佯攻邾县,吸引黄祖主力。
黄祖果然中计,亲率水陆大军前往救援。
不料孙策亲率精锐死士,趁江面大雾,乘坐快船,绕过正面战场,直扑黄祖所在的沙羡城。
黄祖因前线“捷报”频传,放松警惕,正在城中宴饮。
孙策如同神兵天降,率众突入城中,于乱军之中亲手格杀黄祖,并将其首级悬于旗杆之上。
江夏守军见主帅已死,瞬间土崩瓦解。
孙策趁势掩杀,一举攻克沙羡,黄祖麾下大将邓龙、陈就等或死或降,江夏重镇,易主!
“好一个孙伯符!好一个周瑜!”
郭嘉放下军报,眼中既有惊叹,也有深深的忌惮,
“瞒天过海,直捣黄龙!此战堪称经典,江东猛虎,爪牙愈发锋利了。”
蔡琰凝声道:“黄祖既死,江夏门户已开。孙策报得父仇,声威大震,下一步,他会止步于江夏,还是趁势西进,直逼襄阳?”
“以孙策之性,必不肯止步。”
郭嘉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长江,“然荆州水军根基尚在,刘表虽暗弱,但襄阳城高池深,钱粮充足,非旦夕可下。
孙策新得江夏,需时间消化。
我料其会先巩固江夏,清除黄祖残余,同时以水军封锁江面,威慑荆州。但兵锋所指,已是襄阳无疑。”
“朝廷使者已在荆州,我们该如何应对?”徐庶问道。
郭嘉沉吟道:“立刻以天子名义,发出两道诏令。
其一,嘉奖孙策讨逆(指黄祖曾袭杀孙坚)之功,表其为‘讨逆将军’,承认其对江夏的占领,但告诫其‘宜安抚百姓,勿伤及无辜’,将其行为框定在‘复仇’与‘讨逆’范围内,避免其无限扩张。
其二,申饬刘表御下不严,致使边将(黄祖)屡生事端,招致兵祸,责令其妥善处理后续,安抚荆州民心,并……暗示朝廷愿为其与孙策调解。”
他看向蔡琰和徐庶:
“我们要做的,不是阻止孙刘相争,而是要将这场争斗,纳入朝廷的掌控之中。
让刘表更加依赖朝廷的调停,也让孙策的扩张,至少在名义上,得到朝廷的背书。
同时,密切关注刘备动向,江夏巨变,他的机会……或许来了。”
仿佛是为了印证郭嘉的预料,数日之后,来自襄阳的密报证实了刘备的异动。
黄祖被杀、江夏失守的消息传至襄阳,荆州震动,人心惶惶。
刘表又惊又怒,一面急调蔡瑁、张允等人率水陆军前往夏口一带布防,防止孙策西进,一面则加紧了内部的排查和控制。
而刘备,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
就在襄阳城内因前线败绩而一片混乱,刘表及蔡瑁等人的注意力被孙策牢牢吸引之时,刘备以“巡视野地,勘察防务”为名,向刘表请命前往荆南。
此刻的刘表,焦头烂额之际,既担心刘备留在襄阳成为隐患,又希望他能去荆南稳定后方,抵御可能来自交州或武陵蛮的骚动,更寄希望于刘备能在荆南牵制一部分孙策的精力,在蒯越、伊籍等人或明或暗的促成下,竟鬼使神差地同意了刘备的请求,表其为“荆州南部都尉”,督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军事(实则空头支票,四郡太守皆刘表心腹)。
刘备得令,毫不迟疑,当日便带着关羽、简雍、孙乾以及其徐州精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离开了襄阳这个囚笼,星夜兼程,南下而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