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最难啃的骨头,经济强市“海州市”的挑战
前往海州的路上,车内的气氛安静得有些凝重。
吴谦抱着一沓厚厚的资料,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资料的封面上,用记号笔醒目地标着两个字:陈平。
“主任,这个陈平,履历太硬了。”吴谦翻动着纸页,声音压得有些低,“基层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三个不同的地市都干出过亮眼的政绩。尤其是在海州这五年,把一个沿海小城,硬生生打造成了全省的经济龙头。这种人,眼高于顶,自信心甚至是自负心,都到了一个顶点。”
他顿了顿,语气里透着一股无力感:“我托同学打听了一下,陈平在海州的干部会议上,已经放了话。原话是:‘我们海州是全省的发动机,不是拖拉机。省里有些同志的想法很好,但不能让干活的牛,去迁就不拉磨的驴。’这话……太难听了。”
坐在旁边的林默,目光一直投向窗外。高速公路两旁的景象,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繁华起来。低矮的厂房渐渐消失,取而代CNN的是设计现代、体量巨大的工业园区和物流中心。
听到吴谦的话,他才收回目光,脸上看不出什么波澜。“难听,才说明他急了。”
“急了?”吴谦不解,“他现在是全省的风云人物,马上就要换届了,外面都说他可能要去省里更重要的位置,他急什么?”
“一桌菜,就他那盘是山珍海味,其他都是青菜豆腐。现在有人提议说,大家把菜掺和在一起吃,营养均衡。你说,是吃青菜豆腐的人急,还是吃山珍海味的那个人更急?”林默的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他不是怕自己的菜被分了,他是怕别人把他那盘菜的来路,摆在桌面上聊。”
吴谦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心里的石头,却没能放下。
车子驶入海州市区,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与江东省其他城市截然不同的气息。宽阔的马路,林立的高楼,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都透着一种大都市的自信与傲慢。
海州市政府大楼,更是建得气势恢宏,像一艘即将启航的巨轮,停泊在城市的中央。
陈平秘书电话里那句“给您十五分钟”,果然不是客套。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年轻秘书,将他们领到一间小会客室后,便客气地留下一句“陈书记正在接见重要的客人,请二位稍等”,然后便转身离去,连杯茶都没倒。
这一等,就是四十分钟。
吴谦如坐针毡,手里的资料被他翻来覆去,页脚都起了毛边。他几次想站起来去找人问问,都被林默一个平静的眼神制止了。
林默显得异常有耐心,他甚至饶有兴致地拿起了会客室茶几上的一本宣传画册。画册制作精美,通篇都在用华丽的辞藻和震撼的数据,展示着“海州速度”和“海州奇迹”。
“主任,这哪是谈判,这是鸿门宴前的下马威啊。”吴谦终于忍不住,凑过来小声抱怨,“把我们晾在这儿,一会儿见了面,气势上就先输了一半。”
林默翻过一页,上面是海州港密密麻麻的集装箱照片,他用手指点了点:“你看这上面写的,‘海州港,吞吐量五年翻三番,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口气很大。”
“是啊,他们确实有骄傲的资本。”
“不。”林默摇了摇头,合上画册,“口气越大,说明心里的空间越小。”
就在这时,门开了。还是那个金丝眼镜秘书,脸上挂着职业化的微笑:“林主任,吴处长,久等了。书记有请。”
陈平的办公室,大得有些夸张。
占据了顶楼的半个层面,一面是巨大的落地窗,可以俯瞰整个海州最繁华的金融区。另一面墙,则挂着一幅巨大的华夏地图。办公桌是名贵的红木,宽大得像一张小床。
陈平就坐在这张“小床”后面,他没有起身,只是抬了抬眼皮,用一种审视的目光打量着走进来的林默,然后指了指离他足有五米远的待客沙发的方向。
“林主任,坐。”他的声音洪亮,带着一种久居上位者特有的威势。
等林默和吴谦落座,他才慢悠悠地开口:“省里的文件,还有你那份报告,我都看了。年轻人有想法,有锐气,是好事。”
开场白听起来像是夸奖,但那居高临下的语气,却像是在点评一个下属的工作。
“不过,”他话锋一转,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想法再好,也要结合实际。我们海州的情况,比较特殊。”
他没有给林默任何插话的机会,自顾自地说了下去:“海州能有今天,不是靠省里的扶持,不是靠政策的倾斜,是我们海州几百万干部群众,勒紧裤腰带,一天当成两天用,硬生生拼出来的!我们招商引资,别的市给八十的优惠,我们就给一百!我们搞基建,别的市修一条路要一年,我们半年就通车!这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他的声音越来越响,像是在会议上作报告:“现在,我们这锅饭刚煮熟,就有人说,为了共同富裕,大家把米都倒进一个锅里,重新煮。林主任,我问你,这公平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官场剧本:说错一句,万劫不复!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官场剧本:说错一句,万劫不复!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