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星夜兼程布种忙
宫禁森严的阴影被甩在身后,马车重新驶入京城寂静的街道,车轮声在青石板上敲打出急促的节奏,一如沈砚秋此刻的心跳。夜闯宫门的紧张尚未完全平复,但更强烈的是一种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
“陛下虽已明发谕旨,但阉党绝不会就此罢休。”沈砚秋靠在车厢壁上,指尖无意识地捻动着袖口,那里藏着崇祯亲笔手谕的副本,“他们必会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使绊子。种苗北运,刻不容缓,必须在他们反应过来,布置更多阻碍之前,抢出时间!”
徐光启坐在他对面,苍老的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依旧清亮:“是啊,春耕不等人。辽东苦寒,种植时令本就比关内短,耽搁一天,就少一分收成的指望。老夫回去便立刻清点库存的玉米种粒,组织门生,确保第一批种苗三日内必须启程!”
“三日?还是太慢。”沈砚秋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先生,我们不能等全部筹备妥当再动。采用梯次运输!您这边清点出多少,就先发运多少!我立刻动用陛下所赐八百里加急通道,传令沿途驿站,做好接应准备。同时,让秦玉容派可靠骑兵,在山海关接应,确保种苗进入辽东后万无一失!”
徐光启略一沉吟,便明白了沈砚秋的意图——化整为零,多点并发,让对手难以全面拦截。“好!就依此计!老夫这就回府安排!”
马车先将徐光启送回府邸,沈砚秋则直接返回自己的寓所。寓所书房内,灯火通明,苏清鸢早已铺开纸墨,等候多时。
“大人,宫里的消息已经传开,陛下严旨和手谕的内容,阉党那边想必已经知晓。”苏清鸢一边磨墨,一边快速禀报,“我们的人注意到,崔呈秀府上有快马连夜出城,方向似乎是往通州漕运衙门而去。”
“果然不死心。”沈砚秋冷笑一声,接过苏清鸢递来的笔,没有丝毫犹豫,开始伏案疾书。“他们想在水路上做文章,我们就偏不走寻常路!清鸢,记录!”
“第一道命令,发往兵部车驾清吏司,以兵部左侍郎、督办辽东军屯事宜沈砚秋之名,调拨军用驮马三百匹,健骡二百头,即刻前往徐光启大人府邸及京郊皇庄指定仓库,听候装运!理由:奉旨急运辽东军屯特种粮种,事关军机,不得有误!”
用军马和骡子代替部分漕运,这是要避开阉党可能控制最严的漕运节点,利用兵部的系统打一个时间差。
“第二道命令,用八百里加急,直送山海关守将及宁远参将秦玉容!令其接到此令后,立刻派出精锐骑兵,沿官道南下接应运种队伍,确保种苗安全入境辽东!若有宵小拦路,无论身份,可凭我‘临机专断’之权,先行驱散或扣押!”
这是给种苗进入辽东上的最后一道保险,以秦玉容在边军的威望和武力,足以震慑大部分牛鬼蛇神。
“第三道命令,”沈砚秋笔锋不停,语气森然,“发往沿途可能经过的州府县衙,抄送陛下谕旨!明告各地官吏,玉米种苗乃陛下钦定军国要务,凡有故意拖延、刁难、索贿,乃至纵容地痞流氓骚扰运种队伍者,一经查实,立劾罢官,重者以通敌论处!”
他这是要借皇帝虎皮,最大限度地压缩地方官吏被阉党煽动或利用的空间。
苏清鸢运笔如飞,将沈砚秋的口述迅速转化为一道道措辞严谨、带着杀伐之气的公文。她的字迹清秀却力透纸背,一如她此刻冷静支撑着沈砚秋这连番疾风骤雨般的部署。
命令写完,沈砚秋取出崇祯赐予的兵部左侍郎官印和那方小小的“督办辽东军屯事宜”关防,郑重地一一盖上。鲜红的印鉴落在纸上,仿佛也带着沉甸甸的力量。
“立刻派最得力的人分头送出!尤其是给秦玉容的那道,必须最快速度送达!”沈砚秋将命令交给苏清鸢,语气不容置疑。
“明白!”苏清鸢接过命令,转身快步离去,裙裾拂过门槛,消失在夜色中。
书房内只剩下沈砚秋一人。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深秋的凉风涌入,带着草木枯萎的气息,却让他燥热的头脑稍稍清醒。他知道,这几道命令下去,等于正式向阉党宣告,他沈砚秋不仅要推行玉米,而且要用最强硬、最迅捷的方式推行,不给他们任何辗转腾挪的机会。
这无疑会进一步激化矛盾。但事已至此,他别无选择,唯有向前。
接下来的两日,沈砚秋几乎未曾合眼。他坐镇寓所,如同一个身处前线的统帅,接收着来自各方的消息,并不断做出调整。
徐光启府上连夜清点,第一批约五百斤精选玉米种粒,夹杂着部分薯种,在天明时分便由兵部调来的驮马队装载完毕,在一队沈砚秋特意从京营借调的小旗官兵护卫下,率先出了京城,沿着官道向北疾行。
同时,通往山海关的八百里加急驿马,换马不换人,日夜兼程,将沈砚秋的命令送到了秦玉容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