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如同指尖的流沙,在平静的表面下悄然滑过。
距离市级文创大赛已过去数日,校园里关于林砚的狂热议论渐渐沉淀,转化为一种更为持久的关注与暗涌的期待。
他依旧按时上课,安静读书,但在所有师生眼中,这个清瘦少年的身影,已蒙上了一层传奇般的色彩。
古文课上,周老师讲得愈发投入,甚至开始尝试引用《师说》中的观点来解读教材中那些干瘪的“武道先贤语录”,虽然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台下学生们却听得格外认真,尤其是文科生们,眼中重新燃起了对知识本身的敬畏。
林砚偶尔在周老师询问时,会补充几句关于古典文法的见解,或是对某些典故提出更为精妙的阐释,每每都能引来周老师击节赞叹和同学们若有所思的目光。
武道课上,气氛则微妙得多。
郑涛老师对林砚的态度明显多了几分慎重,不再安排他与普通武科生“切磋”,甚至有时会隐晦地询问他对某些发力技巧的“文道”见解。
而武科生们,尤其是曾被林砚一剑击败的张猛,见到他时要么远远避开,要么眼神复杂地低头快步走过。
一种基于实力的新秩序,正在无声中重新确立。
林砚乐得清静,大部分时间都在独自揣摩如何将文气更精妙地运用于身法、感知等方面,进展虽缓,却扎实无比。
这一日放学,林砚刚走出校门,便被一位早已等候在此、穿着得体中山装、面带急切笑容的中年男子拦住了。
“请问是林砚同学吗?”男子语气十分客气,甚至带着一丝恭敬,“鄙人是《江城日报》的总编,李翰文。”
林砚停下脚步,认出了这位便是那日在投稿处有一面之缘的总编。
他神色平静,微微颔首,道:“李总编,有事?”
李翰文见林砚如此镇定,心中更是笃定此子绝非池中之物,连忙说道:“林同学,你前日投来的稿子《聂隐娘》,李某拜读之后,惊为天人。此文笔力雄健,构思奇绝,实乃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佳作。我报决定立即采用,在文艺副刊进行连载,稿酬从优,不知林同学意下如何?”
他的态度与那日投稿处编辑的轻蔑判若云泥,语气中充满了热切。
林砚对此结果并不意外,《聂隐娘》的艺术价值,经得起时间考验。
他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传播平台和收入来源,报社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可以。”林砚言简意赅,“稿酬如何计算?”
李翰文见林砚答应,大喜过望,连忙报出一个远高于市场行情的价格,并承诺若读者反响热烈,还会另有奖励。林砚对具体数额并不太计较,但对方表现出的诚意让他满意,双方很快敲定了细节,约定明日开始送稿。
就在李翰文心满意足准备离开时,又一个声音插了进来,带着几分焦急:“林公子,请留步。”
只见墨香书局那位干瘦的老掌柜,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手里紧紧攥着《聂隐娘》的稿子,看到李翰文在场,脸色顿时一变。
“李总编?你……”老掌柜心中升起不祥的预感。
李翰文何等精明,立刻猜到老掌柜也是为《聂隐娘》而来,当即笑道:“王掌柜,你来晚了。林同学的大作,已决定由我们《江城日报》独家连载了。”
王掌柜如遭雷击,脸色瞬间灰败,握着稿子的手都在发抖,喃喃道:“这……这……如此佳作,若能刻印成书,必能流传后世,岂是报纸连载所能比……”
他看向林砚,眼中满是恳求,“林公子,老朽深知报社稿酬丰厚,但此书文学价值极高,若能精校刻印,乃是对先贤文字的一份敬重啊。我书局虽小,愿倾尽所有,力求完美,稿酬……稿酬我们可以再议!”
两位文化领域的长者,为了争夺一篇书稿,竟在林砚面前有些失态,这场景引得不少放学的学生驻足围观,窃窃私语。
林砚看着眼前二人,一个代表着迅捷的传播和即时收益,一个代表着传统的传承与精工细作,他略一沉吟,心中便有了决断。
“李总编,王掌柜,不必争执。”林砚开口,声音平和却自有分量,“《聂隐娘》一事,我可做如下安排:报纸连载,面向大众,以求速传;书局刻印,务求精良,以利珍藏,二者并行不悖,并无冲突。”
李翰文和王掌柜都愣住了,一文两授,在这行业里并非没有先例,但通常都是知名大家的特权,一个少年能如此冷静地提出这种方案,并且听起来合情合理,着实令人惊讶。
林砚继续道:“报纸连载之权,可授予贵报。而刻印成书之事,则需劳烦王掌柜。至于稿酬,报纸按约定支付,书局则按售出分成即可,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他这个方案,既保证了故事的快速传播和稳定收入,又满足了书籍精印流传的需要,同时并未让任何一方吃亏,显得大气而周全。
李翰文率先反应过来,虽然不能独家,但能拿到连载权已是成功,立刻点头同意。王掌柜更是喜出望外,他本已绝望,没想到柳暗花明,连连作揖:“公子思虑周全,老朽佩服。必定不负所托,将此书刻印得尽善尽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在高武世界当文豪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在高武世界当文豪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