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老宅堂屋,清晨的阳光透过木格窗,在青石板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八仙桌上摆着刚沏好的绿茶,氤氲的热气裹着茶香飘向屋顶——
那里还挂着林舟爷爷当年得的“劳动模范”奖状,边角已经卷了毛边。堂屋正中的长条凳上,坐着父亲、二叔、三叔和几个堂辈,连平时很少开口的二婶,都攥着围裙角站在门边,屋里静得能听见院外老槐树的蝉鸣。
林舟抱着平板走进来,脚步轻却带着底气。他没急着说话,先把平板往八仙桌上一放,点开了无人机测绘的麦田数据图——
屏幕上,用不同颜色标注的亩产数据格外醒目,红色是传统种植的亩均800斤,绿色是试种区的1100斤,差距像一道鸿沟横在众人眼前。“二叔,你之前说机器种不出好庄稼,这是省农科院复核过的数据,试种区比老方法多收三成,还省了一半人工。”
林舟的声音很稳,指尖在屏幕上滑动,调出了村民王婶家的收成记录,“王婶家那半亩地,上个月用无人机撒肥,比她家另一半地多收了120斤,她昨天还来问啥时候能给她家全用上。”
二叔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他攥着茶杯的手紧了紧,杯沿的茶渍蹭到了袖口也没察觉:“那……那也不能保证年年都这样,万一机器坏了呢?”话没说完,旁边的堂弟林阳突然“啪”地把一叠纸拍在桌上——
是几张皱巴巴的合同复印件,边角还沾着仓库的灰。“二叔,你就别装了。”林阳的声音带着少年人的耿直,伸手点着合同上的签名,“这是我在废弃仓库找到的,邻村承包商给你的好处费,还有约定‘等林舟项目黄了,就低价收咱们村的地’,你自己看!”
纸张散落的瞬间,屋里的空气像冻住了。父亲原本靠在椅背上抽烟,此刻猛地把烟锅往桌角一磕,火星溅在地上:“老二,你咋能做这种断后路的事?土地是咱们林家祖祖辈辈的根,你为了俩钱,要把乡亲们的地卖了?”
二叔的头越垂越低,最后蹲在地上,双手抓着头发闷声说:“我……我就是怕小舟年轻,赔了钱连累全家,才……”“怕就光明正大说,别背地里搞小动作!”
父亲打断他,转头看向林舟,眼神里没了之前的强硬,多了几分愧疚,“小舟,是爸之前糊涂,没信你。这机器,咱搞!你二叔那边,我来劝,要是他还想帮外人,咱林家没这号人。”
林阳赶紧把合同收起来,凑到林舟身边小声说:“哥,我还录了承包商跟二叔打电话的录音,要是他不认账,咱就……”林舟拍了拍他的肩膀,没让他把话说完——
此刻堂屋里的气氛已经变了,三叔端起茶杯递向二叔:“老二,错了就改,别让外人看咱家的笑话。小舟这事儿,哥跟你一起帮衬。”二婶也走过来,把一杯热茶塞到二叔手里:“是啊,咱一家人,哪能帮外人坑自己人?”
阳光穿过窗棂,落在众人身上,八仙桌上的绿茶还冒着热气,像是把之前的隔阂都蒸散了。
第二幕
村委会广场,中午的日头正烈,老槐树下挤满了村民。临时搭起的土台上,放着一台智能灌溉控制器,旁边摆着两盆青苹果苗——
一盆是传统浇水的,叶片有些发黄;另一盆是用控制器滴灌的,叶片油亮得能反光。村委会的大喇叭里,正循环播放着村里的通知,偶尔有孩子在人群里追跑,被大人一把拉住:“别闹,听林舟说正事!”
林舟站在土台上,额角沁着汗,却没顾上擦。他拿起智能灌溉控制器,对着麦克风喊:“乡亲们,咱种庄稼最愁啥?愁天旱浇不上水,愁雨多淹了根!这玩意儿叫智能控制器,能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水,咱在手机上就能操控,不用再顶着大太阳扛水管子。”
说着,他让技术员小林把两盆苹果苗搬到台前,“大家看,这盆是用控制器浇的,每天只浇二两水,叶片比那盆浇五两水的还壮——省水,还长得好!”
人群里立刻炸开了锅,张大爷拄着拐杖往前挪了挪:“林舟,这玩意儿贵不贵?咱庄稼人用得起不?”“不贵!”林舟赶紧接话,从口袋里掏出政策文件。
“县农业局给补贴,咱买一台只要三百块,比买辆三轮车还便宜。要是加入合作社,咱集体采购,还能再省五十!”话音刚落,人群里有人喊:“别听他的!机器都是骗人的,上次邻村用无人机,把麦子都洒死了!”
林舟心里一沉——那是承包商的人在煽动。他还没来得及反驳,村委会的大喇叭突然响了,传出父亲的声音:
“乡亲们,我是林建国。之前我也反对小舟搞机器,可我去试种区看过,也问了农科院的专家,这机器是真能帮咱多挣钱。我家那二亩地,下周就装智能灌溉,要是赔了,我林建国认!”
声音落下,广场上静了几秒,接着老村长颤巍巍地走上土台,从林舟手里接过控制器:“我先试试!我家那三分苹果园,就用这玩意儿浇,要是真能长得好,咱全村都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老笔记本裹着半块烤红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老笔记本裹着半块烤红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