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林舟去村小的时候,苏晓正在给孩子们上美术课。黑板上画着歪歪扭扭的苹果和房子,王小丫正趴在课桌上,用蜡笔给画里的“林哥哥”涂蓝色的衣服。“林哥哥,你看我画的新学校!”王小丫看见林舟,举着画跑过来,画纸上的新学校有红色的屋顶,苹果形状的窗户,还有一个小人站在门口,旁边写着“林哥哥的办公室”。
林舟蹲下来,看着画,心里暖暖的:“画得真好看,我的办公室就建在学校旁边,天天陪你们。”苏晓走过来,递给他一杯温水:“你真的决定留下了?不后悔吗?省厅的机会很难得。”林舟接过水杯,看着苏晓眼里的光,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摇了摇头:“不后悔,这里有你们,有苹果,有我想做的事。”
夕阳透过教室的窗户,把他们的影子映在黑板上,和孩子们画的新学校叠在一起,像一幅温暖的画。
第三幕
苏家村果园的入口处,一辆印着“乡村振兴移动直播车”的白色面包车停在树下,车身上画着红红的苹果和金黄的麦浪。林舟正帮着文旅局的工作人员调试设备,苏晓站在旁边,手里攥着直播脚本,有些紧张地念着:“欢迎大家来到‘晓看苹果红’直播间,今天我们带大家摘最新鲜的苏家村苹果……”
“别紧张,就像平时跟网友聊天一样。”林舟看见她手心出汗,递过去一张纸巾,笑着说,“你忘了?上次你拍的果园视频,点赞量过万呢。”苏晓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她想起去年暴雨后,自己蹲在泥里拍烂苹果的视频,那时的她只有委屈和不甘,而现在,她想让更多人看见苏家村的好,看见苹果的甜。
直播开始的瞬间,屏幕上的人数迅速涨了起来。苏晓拿着手机,走进果园,镜头对着挂满枝头的苹果:“大家看,我们的苹果都是自然成熟的,没有打农药,擦一擦就能吃。”她说着,摘下一个苹果,咬了一口,汁水顺着嘴角流下来,屏幕上立刻刷起“好甜”“想买”的评论。
林舟站在旁边,偶尔接过手机,给网友展示果园的环境:“我们的果园在山脚下,空气好,水质好,所以苹果才这么甜。旁边就是苏家村小学,等新学校建起来,孩子们就能在苹果香里上课了。”正说着,周明远从果园外走进来,笑着凑到镜头前:“大家好,我是周明远,以前也是苏家村的驻村干部。三十年前,我跟着老支书种苹果,那时他就说,要让苏家村的苹果甜到全国。今天,小林和苏老师做到了。”
周明远的话让屏幕上的评论更热闹了,有人问“老支书的故事”,有人问“新学校什么时候建”,还有人直接下单:“我买十斤,支持苏家村!”没一会儿,500斤苹果就卖完了,苏晓看着屏幕上的订单,眼眶红了——这是她第一次靠直播卖出这么多苹果,也是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家乡被这么多人爱着。
中午的热闹过后,村小的操场上已经聚集了不少村民。大家自发带来了铁锹、锄头,有的在挖坑,有的在搬砖,王小丫和几个孩子提着小水桶,给大人们递水。操场中央,一块刻着“苏家村希望小学”的奠基石放在红布下,旁边的木牌上写着:“建于2024年春,由村民、林舟、苏晓及社会爱心人士共同促成。”
奠基仪式很简单,没有鲜花,没有礼炮,只有村民们的笑声和铁锹挖土的声音。林舟和苏晓一起揭开红布,周明远拿起铁锹,往奠基石下填了第一铲土:“我当年没保住老支书的果园旁的菜地,今天能为新学校填这一铲土,也算圆了当年的遗憾。”村民们跟着拿起铁锹,一铲铲土落在奠基石旁,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汗水亮晶晶的,却没人觉得累。
苏晓看着眼前的场景,想起第一次来村小当代课老师时,教室的屋顶漏雨,孩子们坐在塑料布上上课,她心里酸酸的,却不知道该怎么办。而现在,新学校的地基正在一点点成型,孩子们的笑声在操场上回荡,她忽然觉得,所有的坚持都值得。
晚上,村民们在王大爷家的院子里聚餐。院子中央摆着一张大圆桌,桌上有炖鸡、炒青菜,还有刚摘的苹果。王大爷端着酒杯,走到林舟面前,手有些抖:“小林,这杯酒敬你,你是我们村的恩人。没有你,我们的补偿款要不回来,新学校也建不起来。”
林舟接过酒杯,又递给苏晓:“王大爷,您别这么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苏老师一直陪着孩子们,是大家一起签字作证,是周县长帮忙申请补贴,我们才能走到今天。”他说着,举起酒杯,对着所有人:“来,我们干杯,祝苏家村的日子越来越好!”
酒杯碰撞的声音在院子里响起,月光洒在桌上的苹果上,泛着淡淡的红光。远处的果园里,风吹过苹果树枝,沙沙作响,像是在为这个温暖的夜晚伴奏。
(第七章完)
喜欢老笔记本裹着半块烤红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老笔记本裹着半块烤红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