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苏家村村口的老槐树刚抽新叶,淡绿色的叶子在风里晃,像撒了把碎翡翠。公交车“吱呀”一声停在树下,李曼父亲拎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慢慢走下来——布袋上印着“省城花卉市场”的字样,边角磨得发白,显然是特意去挑的花籽。他头发比上次见时白了些,穿了件洗得干净的蓝布褂,手里还攥着张纸条,上面是李曼写的“苏家村村委会地址”,字里行间透着叮嘱:“爸,跟林舟、苏晓好好说,别太紧张。”
林舟和苏晓早就在村口等了,看见他,苏晓先迎上去:“叔叔,一路累了吧?我们带你去村小,孩子们都盼着花籽呢。”李曼父亲把布袋递过来,有点不好意思地笑:“这是曼曼让我带的,有向日葵、波斯菊,还有牵牛花,都是孩子们喜欢的颜色。我以前……做了不少糊涂事,现在想做点实在的,给孩子们添点好看的。”
村小的操场还留着奠基时的痕迹,新挖的花池就在教室窗户旁边,土是刚松过的,散着湿润的泥味。王小丫和几个孩子拿着小铲子,围在花池边,看见李曼父亲,都怯生生地喊“爷爷好”。“哎,好孩子,”他蹲下来,从布袋里倒出花籽,五颜六色的种子躺在手心,像撒了把小宝石,“咱们一起种,等秋天,这里就能开好多花,比苹果花还好看。”
孩子们立刻围上来,王小丫拿着小铲子,小心地在土里挖了个小坑:“爷爷,向日葵能长到我这么高吗?”“能,比你还高呢,”李曼父亲帮她把花籽放进坑里,用手轻轻盖上土,“等它长出来,你就能在花下面看书了。”林舟和苏晓也没闲着,苏晓端来水,林舟帮着松土,阳光洒在花池里,每个人的手上都沾了泥,却笑得很开心。
“曼曼在省城挺好的,”李曼父亲边浇水边说,语气里带着骄傲,“上次她打电话,说帮一个村子赢了耕地维权的官司,村民们给她送了面锦旗,上面写‘为民做主’。她还说,以后要多来苏家村,给你们做普法,也看看这些花。”林舟点头:“她现在做的事,比在县府办时更开心,这就够了。”苏晓笑着补充:“等花开花了,我们拍视频给她看,让她也沾沾喜气。”
种完花籽,三人又去了果园。二柱正带着几个村民锯木头,地上堆着刚砍的杨木,都是村里老树上修剪下来的,不浪费。“这是要建新篱笆?”李曼父亲问。“对,”林舟指着果园四周,“以前的篱笆是铁丝网,游客来采摘不方便,现在换成木头的,安全又好看,还能挂小牌子。”
村民们手脚麻利,没一会儿就搭起了一段篱笆,二柱把提前做好的小木牌挂上去,上面写着“苹果采摘区——红富士”“拍照打卡点——苹果花廊”,字是苏晓写的,清秀又有力。刚好有一队游客跟着旅行社来,看见新篱笆,都笑着拿出手机拍照:“这村子真有心,比别的采摘园好看多了。”
王大爷的杂货铺就开在果园入口,货架上摆着矿泉水、零食,还有他自己做的苹果干,用透明袋子装着,印着苏晓设计的“晓看苹果红”logo。“小林,你们来啦!”王大爷笑着递过几袋苹果干,“刚做的,尝尝,游客都说好吃,我打算多做些,以后在网上也卖。”林舟接过苹果干,咬了一口,甜里带点嚼劲,满是苹果的清香——这味道,比他刚来时吃的烂苹果,不知甜了多少倍。
风掠过果园,新篱笆上的小木牌晃着,苹果树上的新叶沙沙响,李曼父亲站在篱笆边,看着游客和村民说说笑笑,眼里慢慢有了光——他终于明白,有些错,不是靠躲就能过去的,像这些花籽和篱笆,实实在在种下去、建起来,才能长出希望。
第二幕
县教育局的玻璃门擦得透亮,阳光照进去,把“青溪县教育局”的牌子映得金灿灿的。苏晓攥着身份证和学历证书,手有点抖——她等这一天,等了两年。从代课老师到正式编制,这条路走得不算容易,要不是周明远帮她申请“乡村教师专项编制”,要不是林舟帮她整理材料,她可能还在担心“会不会被调走”。
“苏晓同志,这是你的教师资格证,”工作人员把红色的证书递过来,笑着说,“恭喜你,以后就是正式的人民教师了。”苏晓接过证书,指尖划过烫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证”字样,眼泪突然掉下来——不是难过,是太开心了。她想起第一次来村小,孩子们怯生生地喊“苏老师”,想起漏雨的屋顶下,她用塑料布盖着课本,想起林舟帮她修窗户时说“你放心,我会帮你留住这里”。
她抱着证书,一路小跑回村小。刚到操场,就看见孩子们围在旗杆下,王小丫第一个看见她,举着画本喊:“苏老师!你回来啦!”孩子们立刻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苏老师,你去县城干什么啦?”“是不是给我们买新课本了?”
苏晓蹲下来,把证书打开,举在孩子们面前:“你们看,这是我的教师资格证,以后我就是正式的苏老师了,再也不会离开你们了!”孩子们愣了一下,然后爆发出欢呼声,王小丫扑进她怀里:“太好了!苏老师,我就知道你不会走的!”其他孩子也跟着围过来,有的拉着她的手,有的摸她的枕书,小脸上满是欢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老笔记本裹着半块烤红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老笔记本裹着半块烤红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