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暮雨则是“温和修正派”和“实用主义派”。她会在凌曦模仿了不太合适的词汇时,用更正面、更具体的词语去替代和解释。她也是家里最注意自己言辞的人,生怕给儿子做了“坏榜样”。
经过几次“词汇风波”后,凌空和苏暮雨进行了一次严肃的“家庭语言环境建设”讨论。
“我们需要确立一些‘官方用语’和尽量避免的词汇清单。”凌空认真地说。
苏暮雨表示同意:“尤其是负面情绪和不太雅观的词汇,我们要特别注意。晓晓和妈那边,我们也得委婉地提醒一下。”
于是,一场维护家庭语言纯洁性的“战役”打响了。凌空负责提供理论支持(比如语言环境对儿童认知和情绪的影响),苏暮雨负责执行和沟通(比如巧妙地把苏晓晓教的“YYDS”解释为“南瓜泥真好吃”,或者跟王亚琴商量尽量用普通话表达)。这场博弈,让凌空的【家庭系统管理】 和苏暮雨的 【外交沟通】 技能得到了充分锻炼。
三、“‘密码’破译:婴语十级的挑战与心有灵犀的瞬间
除了模仿,凌曦也开始尝试创造性地表达自己,进入了“婴语十级”听力测试阶段。他会有模有样地指着绘本上的动物,发出一连串谁也听不懂的音节,然后期待地看着大人。
“嘎呜~哩啦~”他指着长颈鹿。
苏暮雨猜测:“长颈鹿?”
凌曦摇头,继续:“嘎呜!哩啦!”
凌空加入分析:“根据音节重复率和指向性,可能是在模仿长颈鹿吃树叶的声音?或者是对其斑纹的描述?”
凌曦看着爸爸妈妈一本正经地讨论,急得直拍绘本,最后自己放弃了,爬走去玩别的。
有时,他的表达方式更为抽象。一次,他抱着苏暮雨的腿,仰着小脸,表情委屈地哼哼:“Mama……唔嗯……噗噗……”
苏暮雨一头雾水,检查了尿布(干的),问了是不是饿了(摇头),是不是困了(摇头)。
凌空启动逻辑分析:“‘唔嗯’可能代表用力,‘噗噗’通常关联排泄或放屁。但他刚上过厕所。结合他抱着你腿的行为,可能是寻求安慰,但原因未知。”
就在夫妻俩快要放弃时,凌曦突然拉着苏暮雨的手往阳台走,指着晾衣架上一条新买的、印着小恐龙的裤子,眼睛亮晶晶的:“噗噗!”
苏暮雨恍然大悟:“你想穿这条新裤子?”
凌曦立刻点头如捣蒜,小脸上绽放出大大的笑容。
凌空:“……结论:幼儿的符号系统具有高度个人化和情境依赖性,‘噗噗’在此语境下等于‘恐龙’等于‘想穿新裤子’。婴语破译熟练度+1,目前等级:初窥 (50/100),任重道远。”
尽管破译过程困难重重,但那些心有灵犀的瞬间,却格外珍贵。凌曦会在苏暮雨疲惫时,摇摇晃晃地走过去,把软软的脸蛋贴在她膝盖上,轻轻叫一声“Mama”;会在凌空下班回家时,兴奋地举着最喜欢的玩具小车冲过去,大喊“BaBa!车车!”;会在王亚琴做好饭菜时,拍着小手说“婆!饭饭!七!”
这些简单稚嫩的音节,如同世界上最动听的诗歌,是独属于他们家庭的、充满爱意的密码。
四、“‘成诗’的日常:混乱中的韵律与成长的交响
语言爆发期的日子,充满了各种令人捧腹的混乱和意想不到的惊喜。家里时常回荡着凌曦各种奇怪的发音、模仿的片段和自创的“诗歌”。
他会一边推着学步车,一边给自己配音:“车车!滴滴!嗷呜!(模仿汽车喇叭和想象中的怪兽)”
他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话:“曦曦!宝宝!乖乖!”然后把自己逗笑。
他甚至在一次家庭聚餐时,听着大人们聊天的热闹气氛,突然高举着米饼,如同发表演说般,发出一长串抑扬顿挫、无人能懂的“演讲”,最后以一声响亮的“干杯!”(跟苏晓晓学的)结束,逗得全桌人哈哈大笑。
凌空依旧记录着,但他的记录本里,除了数据,更多的是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片段。他发现,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词汇量的积累,更是情感交流方式的拓展,是孩子自我意识萌发的体现。他不再强求凌曦一定要说出标准词汇,而是更享受与他进行这种“跨物种”交流的过程,努力去理解他话语(和婴语)背后的情绪和需求。
一天傍晚,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进客厅。凌曦玩累了,靠在凌空怀里,手里抓着一个软积木,小嘴咿咿呀呀地,不知道在哼唱着什么。苏暮雨坐在旁边,微笑着看着他们。王亚琴在厨房准备晚饭,传来轻轻的锅碗瓢盆声。
凌曦忽然安静下来,抬起头,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然后伸出小手指了指窗外绚丽的晚霞,清晰地说道:“霞……好看。”
非常简单朴素的三个字,甚至语法都不完全正确。但那一刻,凌空和苏暮雨的心,仿佛被最柔软的羽毛轻轻拂过。
凌空低下头,亲了亲儿子的发顶,轻声回应:“嗯,霞好看。和小曦一样好看。”
苏暮雨伸出手,握住了凌空的手,一家三口静静地沐浴在温暖的霞光里。
咿呀学语,成诗日常。在这充满了模仿、博弈、破译与理解的旅程中,凌曦在飞速成长,而凌空和苏暮雨,也在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倾听者、陪伴者和引路人。家的故事,就在这稚嫩的童声与成熟的爱意交织中,谱写出最新鲜、最动人的篇章。成长的交响乐,正演奏到最富生命力的乐章。
喜欢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