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三的序幕,在初秋的微凉中悄然拉开。回到北京的凌空,带着暑期顶会的认可与实习的收获,也带着与苏暮雨对未来更清晰的共识,内心充满了新的力量。然而,学术探索的道路从非坦途,生活的滋味也总是酸甜交织。这个秋天,等待他的是更深层次的挑战,以及平凡日常中悄然绽放的微光。
、“‘高原期’的困顿:当灵感不再眷顾”
凌空雄心勃勃地开始了博三的研究。他计划在顶会论文的基础上,将“元认知弹性框架”拓展到多机器人协作的场景中,探讨群体智能中的分布式元认知机制。这无疑是一个更具挑战性也更有前景的方向。
然而,进展远比他预想的艰难。理论的交叉融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度,仿真环境搭建屡屡受挫,预期的实验结果迟迟未能出现。他仿佛陷入了一片思维的泥沼,越是用力,陷得越深。以往信手拈来的公式推导变得晦涩,代码调试也充满了莫名的错误。
他长时间地枯坐在电脑前,对着密密麻麻的符号和不断报错的命令行,眉头紧锁。实验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陪伴他的只有键盘敲击声和偶尔响起的、宣告又一次失败的提示音。那种熟悉的、被无形之墙困住的感觉再次袭来,甚至比博二时那次理论瓶颈期更为沉重。毕竟,这一次,他对自己的期望更高。
【技能面板提示:遭遇‘深度研究瓶颈’。‘高级思维’熟练度增长缓慢,经验+5。当前等级:精通(192/500)。持续高强度思考与反复试错,积累‘突破’潜能。】
他开始有些焦躁,睡眠质量下降,连带着食欲也受到影响。他知道这是科研路上的常态,但理性认知并不能完全消解当下的挫败感。他甚至有些害怕打开那个承载着研究项目的文件夹,仿佛那里面盘踞着一头吞噬他信心和时间的怪兽。
、“‘远程’的守望:无声的懂得与恰到好处的关怀”
细心的苏暮雨很快从视频通话中察觉到了凌空的异常。他眼神里的光彩黯淡了些,笑容也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谈及研究时,语气会不自觉地变得简短和回避。
她没有追问“进展如何”这类会增加压力的问题,也没有空泛地安慰“别着急,慢慢来”。她只是如常地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趣事——公司里新来的实习生闹的笑话,她尝试做的一道新菜的成功(或失败),周末和苏晓晓逛街看到的可爱物件……用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琐碎,轻轻拉扯着凌空,让他不至于完全沉溺于学术的焦虑中。
她会在凌空抱怨食堂饭菜油腻时,默默地下单一些清淡的速食粥和营养坚果寄到他的住处。会在凌空偶然提及夜里难以入睡时,推荐一首轻柔的纯音乐,或者一段引导冥想的音频。她甚至在他某次对着屏幕长时间发呆后,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凌博士,根据远程诊断,你需要强制休息一小时。现在,立刻,关上电脑,去楼下小花园走一圈,然后向我汇报看到了几种颜色的花。”
这种体贴,不灼热,不给人负担,却像涓涓细流,无声地浸润着凌空干涸的心田。她懂得他此刻需要的不是解决方案(那是他自己必须面对的战场),而是不离不弃的陪伴和一份被放在心上的牵挂。凌空每次收到她寄来的小东西,或者听从她的“指令”暂时离开电脑,都会感觉胸口那股郁结的闷气,似乎消散了一点点。
、“‘小家’的疗愈:热汤面与照片墙前的静默”
在一个秋雨淅沥的夜晚,凌空又一次在实验室待到很晚,带着一身疲惫和挫败感回到租住的小屋。屋里冷冷清清,窗外雨声更添几分孤寂。他瘫坐在椅子上,几乎不想动弹。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是苏暮雨发来的视频请求。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调整表情,才接通。
视频那头,苏暮雨系着围裙,背景是她家的小厨房,锅里正冒着热气。
“还没吃晚饭吧?”她看着凌空难以掩饰的倦容,笃定地说,“我猜你就忘了。等着,我教你做一碗简单的快手热汤面,暖胃又暖心。”
不等凌空拒绝,她便开始一步步指挥:“先烧水。水开下面条。趁这个时间,切点葱花,碗里放生抽、香油、一点盐和胡椒粉……对,就是这样……”
凌空被她“远程操控”着,笨拙地操作着。当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汤面端到书桌上时,他隔着屏幕,看着苏暮雨满意的笑容,再看看眼前这碗简单的面,眼眶竟有些发热。
他低下头,大口吃着面,温热的汤汁顺着食道滑入胃中,驱散了寒意,也仿佛熨帖了紧绷的神经。
“好吃吗?”
“嗯。”凌空重重点头,声音有些哽咽,“很好吃。”
吃完面,浑身暖和起来。凌空端着水杯,站到那面软木照片墙前,目光缓缓扫过那些定格的瞬间——飞云江边的并肩,香山红叶下的笑容,围巾带来的温暖,顶会报告时的自信,上海街头重逢的惊喜……那些共同经历的阳光与风雨,此刻像一股温暖的力量,缓缓注入他的身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