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的五月,春夏之交,气候最是宜人。梧桐飞絮已息,栀子花的浓香尚未完全弥漫,阳光明媚而不炙烈。然而,在这惬意的表象下,南大的校园里却涌动着关乎未来的暗流。学期临近尾声,大一的懵懂时光即将划上句号,每个人都站在了需要做出重要选择的十字路口。
“‘分支预测’的困境:专业分流与兴趣的博弈”
大一学年结束前,工学院将进行专业方向分流。这对于凌空他们来说,是大学生涯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重大抉择。自动化大类下,有偏重软件算法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有侧重硬件控制的“机器人工程”,也有更偏向传统工业应用的“过程控制”等数个方向。
班级群里,各种关于哪个专业“前景更好”、“更容易出国”、“师资力量更强”的小道消息和争论不绝于耳。雷浩目标明确,他的体育特长和兴趣决定了他会选择相对轻松、便于训练的专业。陈锐则毫无悬念,必然投身于“智能科学与技术”,与算法和AI死磕到底。
凌空却再次陷入了“幸福的烦恼”。他的兴趣和能力分布相对均衡。机器人竞赛的经历让他对硬件和控制产生了浓厚兴趣,但楚云帆在算法上的碾压式表现又激起了他的好胜心,而内心深处,那个“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初衷,又让他觉得“过程控制”这类更贴近现实应用的方向也很有价值。
他再次启动了强大的【信息检索】和【数据分析】能力,收集各方向的课程设置、导师研究方向、毕业生去向数据,甚至调研了相关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报告。他制作了详细的对比表格,试图用理性计算出“最优解”。
但这一次,纯粹的理性分析似乎失灵了。几个方向的优劣在数据层面相差无几,各有吸引人之处。他第一次感到,当兴趣、能力、前景这些变量复杂交织时,那个唯一的“最优解”变得模糊不清。
一天晚上,他难得地主动约苏暮雨在校园里散步,聊起了这个烦恼。
“感觉每个方向都挺好,但又怕选错了,将来会后悔。”凌空看着路灯下自己被拉长的影子,语气有些迷茫。
苏暮雨安静地听着,然后轻声说:“我记得你以前说过,人生不是数学题,没有唯一的最优解。选专业也是这样吧?重要的不是哪个‘最好’,而是哪个最让你感到兴奋,最愿意为之投入热情。毕竟,未来那么长,谁又能真正预测什么呢?”
她的话像一阵清风,吹散了凌空心头的迷雾。他想起在机器人实验室里调试硬件到深夜时的专注,想起破解一个算法难题后的狂喜,也想起看到自己的项目哪怕只能微小地改善某个流程时的满足感。这些瞬间带来的内在驱动,似乎比任何外部数据都更有说服力。
【直觉决策:熟练(提升)】。他忽然意识到,有时候,倾听内心的声音比依赖冰冷的计算更重要。
最终,在提交志愿的前一晚,凌空关闭了所有数据分析页面,回顾了自己大一学年最投入、最快乐的时刻——几乎都与机器人项目相关。那种从无到有、将想法变为实体的创造感,无比强烈地吸引着他。他郑重地在第一志愿栏填下了“机器人工程”。
做出决定的那一刻,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感和踏实感涌上心头。这不是基于概率的选择,而是基于热爱。
“‘进程’加速:暧昧期的临界点”
专业分流的压力之下,凌空和苏暮雨的关系,却在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中悄然加速。那次竞赛庆功夜的通话,仿佛打破了某种平衡,将两人推近到了一个微妙的临界点。
他们见面的频率更高了。不再需要特别的理由,可能只是凌空从实验室出来,看到天边有好看的晚霞,就会下意识地拍下来发给苏暮雨,而苏暮雨可能会回复一句“等我一下”,然后不久就出现在他校区的门口,一起散步看日落。
他们的话题也更加深入。从学习生活,慢慢扩展到对未来的想象,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看法,甚至是一些更私人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琐事。凌空发现,自己越来越习惯于向苏暮雨分享内心的波动,无论是困惑、压力还是喜悦。而苏暮雨也总是能给予他恰到好处的理解、安慰或鼓励。
一次,他们一起去听一场校园音乐会。在舒缓的乐曲中,灯光昏暗,凌空能清晰地闻到苏暮雨发间淡淡的清香。他的手指无意中触碰到了她的手背,两人都像触电般微微一顿,却没有立刻分开。黑暗中,凌空的心跳如擂鼓,他小心翼翼地,用指尖轻轻勾住了苏暮雨的手指。她没有挣脱,反而微微调整了一下姿势,让两人的手更自然地牵在一起。
那一整晚,凌空都处于一种轻飘飘的恍惚状态,音乐具体放了什么他完全没听进去,全部的感官都集中在了那只柔软微凉的小手上。【情感体验:峰值】。技能面板再次无法量化这种前所未有的悸动。
然而,就在这层窗户纸即将被彻底捅破的前夕,一个意外的消息,给这加速的进程按下了暂停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