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硝烟散去,分数带来的短暂狂热也逐渐沉淀。飞云县的夏天彻底展开了它湿热而蓬勃的怀抱,知了声嘶力竭地鸣叫着,仿佛在替这些刚刚卸下重担的少年们宣泄着积压已久的能量。凌空的生活仿佛驶入了一片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海域,志愿填报的博弈、对未来的憧憬、以及那些在离别前夕愈发清晰的情感,交织成一段独特而微妙的时光。
“‘志愿表’:逻辑与直觉的最终战场”
填报志愿系统的窗口期只有短短几天,却仿佛一场压缩的人生抉择模拟战。凌家的气氛恢复了平静,但讨论的主题高度集中。
凌爸爸更关注“实用性”和“地域”:“这个自动化专业,以后进大厂、研究所路子宽。”“杭州好,离得不远不近,发展也好。”
凌妈妈则悄悄查着各高校的宿舍条件和食堂口碑:“儿子,这个学校宿舍是四人间有空调独立卫浴!”“你看这个学校的食堂,听说有十几个风味窗口!”
凌空坐在电脑前,屏幕上同时打开着数个界面: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各高校招生网、专业详细课程设置、学科评估结果、甚至还有城市GDP和人才引进政策报道。他的【多任务处理:熟练】和【信息筛选:精通】能力发挥到极致。
他构建的决策矩阵愈发复杂,权重分配调整了无数次。哪个专业更契合未来产业升级?哪个实验室的导师研究方向更有潜力?哪个城市能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这些理性因素反复权衡。
但那个“非理性变量”始终萦绕不去。他会下意识地点开那所南方名校的招生简章,浏览着苏暮雨可能感兴趣的历史学院和文学院的介绍,甚至查了从工学院到文学院的距离(步行约15分钟)。
一次家庭讨论中,凌妈妈忽然问:“对了,小雨她打算报哪里来着?那孩子心细,她选的肯定不错。”
凌空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一下,状似平静地回答:“她……可能倾向于南大吧。人文社科很强。”
“南大好啊!”凌爸爸立刻接话,“老牌名校,南京也好地方!六朝古都,文化底蕴厚实。”
凌妈妈也点头:“是啊,而且离我们这也比北京近多了。”
父母无意间的话语,像一阵风,轻轻推动了他心中那架已经微微倾斜的天平。
最终提交前夜,凌空对着屏幕上两个最终选项(北方顶尖理工VS南方综合强校)沉默了许久。他最后一次运行了自己的决策模型,两所学校的综合评分在误差范围内几乎持平。
理性分析走到了尽头。
他关闭了所有数据分析页面,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飞云县的夜景。这一次,他没有启动任何技能。他只是静静地回想,回想那个星空下的夜晚,回想那个暴雨中的站台,回想那个隔着屏幕的安静“晚安”,回想她总是能轻易点破他思维盲点的瞬间……
然后,他移动鼠标,在第一志愿栏里,选择了那所南方名校的王牌工科专业。
点击“确认提交”的瞬间,没有数据支撑的惶惑,反而有一种奇异的、遵循了内心某种更深层逻辑的踏实感。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在重大决策上,让直觉和情感压过了纯粹的理性计算。【风险承担:初窥(30/500)】和【直觉决策:初窥(10/500)】悄然点亮。
“‘毕业典礼’:最后的集体仪式与个人叙事”
飞云一中的毕业典礼隆重而煽情。校园里随处可见穿着毕业服合影留念的学生,空气中弥漫着离别的愁绪和对未来的兴奋。
凌空穿着略显宽大的毕业服,和同学们一起坐在礼堂里。校长致辞、教师代表发言、学生代表演讲……流程大同小异,但置身其中,感受却截然不同。当校歌最后一次在礼堂响起,当毕业证被郑重地交到手中,当学士帽被抛向空中形成一片蓝色的海洋——一种强烈的“终结”与“开始”的仪式感冲刷着每一个人。
凌空没有像有些同学那样激动落泪,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胸腔里某种澎湃的情绪。他的【记忆回溯:熟练】不受控制地闪回着三年来的片段:第一次踏入校园的懵懂,期中考试的咳嗽乌龙,篮球场上的数据支持,天台上的午餐闲聊,无数个刷题的夜晚,还有那些与苏暮雨有关的、安静而默契的瞬间……
这些碎片化的记忆,在这一刻被毕业典礼这个强大的仪式整合起来,构成了他名为“高中时代”的完整叙事。它不再只是一段为了最终目标而存在的准备期,其本身,就是一段充满了成长、友谊、挫折与收获的宝贵人生章节。
典礼后,是疯狂的合影时间。凌空被赵强拉着勾肩搭背,被苏晓晓塞进各种搞怪组合,和林雪留下了可能是最“学术”的合影(背景是图书馆),当然,也和苏暮雨单独拍了一张。
站在她身边,穿着同样的毕业服,背景是熟悉的教学楼,凌空忽然有些紧张。摄影师喊着“一二三,茄子!”,苏暮雨微微侧头,露出一个清澈温柔的微笑。凌空下意识地挺直了背,嘴角努力上扬到一个标准的弧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