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轻薄的云层,温柔地洒在飞云一中的校园里。期末的气氛日益浓厚,教室里的黑板一角已经出现了“距期末考还有XX天”的倒计时。凌空走进高一(三)班教室,注意到同学们大多已经就座,有的在预习新课,有的在讨论昨日的作业。
面板上【学习氛围感知:熟练(45/1000)】微微闪动,凌空发现自己对周围学习环境的觉察越来越敏锐。他走到自己的座位,取出语文课本,今天要学习的是苏轼的《赤壁赋》。
“大家早上好,”李老师走进教室,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今天我们要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夜晚,感受东坡先生的旷达情怀。”
李老师没有直接讲解课文,而是先播放了一段古琴演奏的《平沙落雁》,悠扬的琴声在教室里回荡。凌空注意到面板上【文学情境感知:熟练(12/1000)】被激活,他发现自己更容易沉浸在诗歌创造的意境中了。
“谁能分享一下对苏轼的了解?”李老师问道。
林雪举手:“苏轼是北宋着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很好,”李老师点头,“但今天我们不只关注他的成就,更要感受他面对逆境时的人生态度。”
凌空被这个问题吸引,他想起自己在遇到难题时的态度,与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确有相通之处。
李老师开始带领大家逐段赏析课文,不时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当讲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时,凌空忽然有所感悟。
“老师,”凌空举手发言,“我觉得这里不只是描写景色,更是在表达一种对生活的珍惜和感悟能力。”
李老师赞许地点头:“很好的理解!凌空同学看到了文字深处的含义。”
这节课让凌空对古典文学有了新的认识,【文学鉴赏:精通(23/)】技能在深度思考中提升明显。
课间休息时,同学们还在讨论课堂内容。赵强感慨道:“以前觉得古文枯燥,没想到这么有意思。”
苏晓晓兴奋地说:“我喜欢那种与古人对话的感觉,好像能穿越时空理解他们的情感。”
凌空微笑着加入讨论,发现自己开始享受这种学术性的交流。
第二节课是物理,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装置——一套简单的光学实验设备。
“今天我们要研究光的折射现象,”老师指着装满水的玻璃缸说,“但不只是验证定律,更要探索其中的科学思维方法。”
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角度入射时光线的折射角度。凌空小组发现当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当入射角大于某个值时,会出现全反射现象。
“这个现象有什么实际应用吗?”凌空好奇地问老师。
“问得好!”老师眼睛一亮,“光纤通信就是基于这个原理。谁能进一步解释?”
林雪举手:“光纤利用全反射原理传输光信号,比电信号传输容量大得多。”
老师满意地点头:“很好!物理学就是这样,从现象到理论,再从理论到改变世界的应用。”
这节课让凌空对物理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实验探究:精通(45/)】技能有了显着提升。
中午食堂里,同学们的话题多围绕课堂内容展开。凌空和苏家姐妹、林雪坐在一起,讨论着光学实验的趣事。
“我发现物理实验和美术中的光影运用有相通之处,”苏晓晓兴奋地说,“都能创造神奇的效果。”
凌空点头:“学科之间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我们人为划分了学习领域。”
这句话让大家深思,开始讨论各科知识如何相互联系和补充。
午休时间,凌空去了图书馆,不仅查阅物理拓展资料,还意外发现了一本《科学史话》,书中介绍了光学发展史上的趣事。
“原来牛顿用三棱镜分解阳光时,引起了很大轰动,”凌空对林雪分享道,“当时人们认为白色是最纯净的颜色,没想到包含这么多色彩。”
林雪很感兴趣:“科学发现常常打破人们的固有认知,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两人讨论着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不知不觉中【科学人文:熟练(8/1000)】技能被激活。
下午的英语课,老师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角色扮演活动。每个小组需要选择一个历史场景,用英语进行对话表演。
凌空小组选择了“科学家们的对话”主题,扮演牛顿、爱因斯坦和现代物理学家讨论光学现象。
“这需要不少专业词汇,”凌空有些担心,“但很有意思。”
小组分工合作,查资料、写台词、练习发音。凌空负责牛顿部分的台词,他特意查阅了牛顿光学研究的英文资料。
表演时,凌空尽力模仿17世纪英语的发音特点,引得同学们阵阵笑声。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大家对光学发展史有了更生动的理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