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那次“成功”的通译经历和陈富贵给的二钱定金,马骥总算在澳门勉强安顿了下来。他租了一间狭小但干净的房间,每天除了在码头和市场里闲逛,观察西方商人与中国商人的交易,就是去找麦神父聊天。
马骥发现,麦神父不仅中文说得不错,还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他的理解大多很肤浅。而麦神父也似乎对马骥这个思维奇特、对西方事物充满好奇、又能说几句英文的中国人很有兴趣,时常找他聊天。一方面,麦神父想通过马骥了解更多中国的情况,为传教做准备;另一方面,他也想趁机向马骥传播天主教的教义。
两人各取所需,聊得倒也投机。马骥从麦神父那里了解到了不少西方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科技发明,比如地球是圆的、西方有蒸汽机(虽然还很原始)、有望远镜能看星星等等;麦神父则从马骥那里了解到了中国的科举制度、儒家思想、四大发明等等。
这日,马骥又来到圣保禄教堂附近找麦神父。恰好,麦神父正和几位刚抵达澳门不久的欧洲传教士及商人朋友在教堂旁边的庭院里聚会。庭院里种着一些西方的花草,摆放着几张石桌石凳,几个人正围坐在一起,喝着葡萄酒,聊着天。
其中,马骥居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之前与他在市场里有过“交锋”的荷兰商人范·德克。范·德克也看到了马骥,眼神中还带着上次的不快,冷哼了一声,转过头去,不再看他。
麦神父看到马骥,笑着站起身,向他走了过来:“马先生,你来得正好。我给你介绍几位我的朋友。”
他带着马骥走到石桌旁,向他的朋友们介绍道:“这位是马骥马先生,一位……嗯,见解独到的中国朋友。他对西方文化很感兴趣,也很愿意和我们交流。”
几位西方人礼貌性地向马骥点头致意,眼神中带着审视和好奇。他们大多是第一次见到像马骥这样愿意主动和西方人交流的普通中国人,之前接触的中国人要么是精明的商人,要么是对他们充满警惕的官员和百姓。
马骥见这么多“番鬼”聚在一起,顿时来了精神。他觉得这是一个展示“天朝上国”风采的大好机会,一定要让这些番鬼见识见识中国的强大和富饶,让他们知道,他们所谓的“文明”,在中华文明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他清了清嗓子,挺了挺胸,开始用他那半生不熟的英语单词,夹杂着大量手势和中文,进行了一场极其夸张的“国情介绍”。
“Hello! Everyone! China! Great! Very great!(大家好!中国!伟大!非常伟大!)”他开场气势十足,双臂张开,比划着一个巨大的范围,仿佛中国大到无边无际。
西方人们被他夸张的动作和语气逗得愣了一下,面面相觑,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麦神父连忙用拉丁语给他们翻译:“他说中国非常伟大。”
马骥继续吹嘘:“We have… emperor! 皇帝!Like… like God! 像上帝一样!住在……Forbidden City! 紫禁城!Gold! 全是金子做的!那么大!”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一个巨大的、完全不符合实际的比例,意思是紫禁城大到难以想象,全是用金子建造的。
西方人们听得将信将疑。他们虽然听说过中国的皇帝很富有,但全是金子做的宫殿,还是让他们觉得难以置信。范·德克嗤笑了一声,用荷兰语说道:“吹牛!世界上怎么可能有全是金子做的宫殿?”
麦神父把范·德克的话翻译给马骥听。马骥脸色一沉,不服气地说道:“Not 吹牛!True! 真的!你们可以去看!”他心里想,紫禁城虽然不是全金的,但金碧辉煌,比这些番鬼的城堡豪华多了!
他继续吹嘘中国的美食:“我们吃的东西,very good! 有……满汉全席!一道菜……一百零八道!吃三天三夜!”他其实也没见过满汉全席,只是在临安说书时听人说过名字,随口胡诌,把满汉全席说成了一百零八道菜,还能吃三天三夜。
“还有……北京烤鸭!外酥里嫩!Shanghai 小笼包!皮薄馅大!四川火锅!spicy! 辣!Very delicious!(非常美味!)”他报出自己知道的几种中国名菜,一边说一边做出流口水的样子,引得几位西方传教士好奇地睁大了眼睛。他们大多只吃过中国的米饭和简单的菜肴,从未听过这么多神奇的美食。
接着,马骥又开始吹嘘中国的服饰:“我们穿的衣服,silk! 丝绸!Soft! 柔软!像……像云彩!”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丝绸的柔软质感,“还有……刺绣!beautiful! 漂亮!花鸟鱼虫,栩栩如生!”
他嫌弃地指了指范·德克身上的呢绒衣服,说道:“你们这种……Too heavy! 太硬!像麻袋!不舒服!Not beautiful!(不好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