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溱水河边,马骥继续他的“采风”之旅。肚子里有了烤鱼垫着,他走得也有劲了些,一路上又听了不少小调:有农夫唱的《七月》片段,唱“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说的是天气转凉,该做衣裳了,他画了个太阳和一件衣服;有妇人唱的《氓》,唱“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说的是男子抱着布来换丝,其实是想提亲,他画了个男人抱着布,对面站着个女人;还有老人唱的《伐檀》,唱“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说的是砍檀树的苦,他画了个男人砍树,旁边画了条河,表情皱着眉,示意辛苦。木片攒了不少,他用破布包得紧紧的,挂在腰间,像揣着宝贝。
这一日,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乌云慢慢聚了起来,看起来像是要下雨。马骥走了半天,也没看到村落,只有官道旁有个简陋的茅草茶棚,棚子用几根木头搭着,上面盖着茅草,有些地方还漏着缝,棚下摆着几张破旧的木桌和长凳,桌面坑坑洼洼的,角落里还有个用泥土砌的灶,灶上坐着个陶罐,里面煮着水,冒着热气,茶香混着烟火气飘得老远。
马骥赶紧跑过去躲雨,刚钻进茶棚,外面就下起了小雨,雨点打在茅草上,“沙沙”作响,溅起的泥点落在官道上,形成一个个小坑。茶棚里没几个人,只有个须发灰白的老者,独自坐在最里面的一张木桌旁,背对着门口,看着外面的雨景。
马骥走过去,在老者对面的凳子上坐下,凳子腿有点晃,他垫了块石头才稳住。他对着茶棚的摊主喊了一声:“店家,来碗水!要是有热的就更好了!”
摊主是个中年汉子,脸上满是风霜,正蹲在灶旁添柴,闻言抬头看了他一眼,指了指灶上的陶罐:“水自己倒,粗茶刚煮好,要喝就自己舀,不要钱,下雨天也没什么生意。”
马骥也不挑剔,走过去拿起一个粗陶碗,碗沿还有个小缺口,从陶罐里舀了碗热茶,喝了一口,虽然味道有点涩,但至少是热的,顺着喉咙下去,暖得人心里发颤,身上的寒气也散了些。他坐回原位,才仔细打量对面的老者——老者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儒服,袖口和领口都打了补丁,衣服上还沾着不少尘土,看起来风尘仆仆的,像是走了很远的路。他面前放着一碗粗茶,茶已经凉了,他却没怎么动,只是双手放在膝盖上,望着茶棚外远处起伏的山峦,眉头紧锁,嘴里还在喃喃自语,声音不大,却透着股说不出的忧思和失落: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马骥虽然没完全听懂,但也能听出老者语气里的沮丧,像是丢了很重要的东西,又像是有天大的烦恼,却没人能说。他看着老者这落魄的样子,想起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处境——同样是孤身一人,同样是不知道未来在哪里,心里顿时生出几分同情,觉得这老者跟他一样,都是“天涯沦落人”。
他摸了摸怀里,还有半个早上从村落里换来的麦饼,已经硬邦邦的了,边缘还有点发霉,但至少能填肚子。马骥把麦饼递过去,努力用他能组织起的最友好、最鼓励的语气说道:“老人家,看您这样子,怕是走了不少路吧?这麦饼您拿着,先垫垫肚子,虽然硬了点,但总比饿着强。您别愁了,生活就像您刚才说的那‘海’,有时起,有时落,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儿!要乐观,要相信……要相信明天会更好!说不定明天雨停了,您就能遇到好事呢!”
他把能想到的现代鸡汤语录都熬了点出来,虽然知道对方可能听不懂“乐观”“相信明天”这些词,但还是想安慰一下这个看起来很失意的老人,毕竟在这陌生的时代,能遇到个愿意说话的人不容易。
老者抬起头,疑惑地看向马骥。他的头发和胡子都白了大半,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挽着,碎发贴在额头,被雨水打湿了些,脸上布满了皱纹,却透着股儒雅的气质,不像普通的农夫或商贩。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眼睛——虽然带着疲惫,但依旧亮得像有光,透着股看透世事的睿智,像是能把人心里的想法都看穿。
他接过麦饼,对着马骥拱了拱手,声音带着浓重的鲁地口音,有些字咬得不清,马骥连蒙带猜,勉强能听懂:“多谢足下好意。足下言语……倒是新奇,老夫不甚解。何为‘乐观’?何为‘明天会更好’?”
“就是别放弃希望啊!”马骥赶紧解释,生怕对方听不懂,还特意比划起来,指着外面的雨,“您看,现在下雨了,看着挺让人烦的,但雨总会停的,停了之后还会出太阳,说不定还能看到彩虹;您现在觉得愁,说不定明天就能遇到懂您的人,能帮您解决烦恼,所以别放弃,先把肚子填饱,才有劲想别的!”
他还指了指茶棚外的夕阳——雨小了些,乌云裂开一道缝,夕阳的光从缝里漏出来,把远处的山染成了橘红色,连带着雨丝都变成了金色:“您看这夕阳,红得跟您刚咬的麦饼心似的,多喜庆!还有这山,多绿啊,像刚长出来的青菜,看着就有生机,您要是多看看这些好看的东西,心情肯定会好起来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