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双手捧着卷册,双目泛红,低声禀报:“各营抚恤已核算完毕。
第一军团校尉李璧战死,将士阵亡三千,伤残二百。”
“继续。”
王炅紧握身前椅臂,声音低沉。
王朗稍顿,复又启声道:“第二军团,校尉苏飞殉国,官兵阵亡两千,伤残百人;第四军团阵亡将士逾两千五百,伤残一百五十。”
“继续。”
王炅呼吸渐重,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这般惨重折损,大蜻开疆以来,从未有过。
王朗深吸一口气,嗓音凝滞:“船夫、辎重兵卒阵亡两千,大蜻学府公输学门下学子,三十二人长逝。”
“皆为国殇。”
“抚恤务必周全,不得疏漏。”
王炅面色肃然,冷声追问:“阵亡学子之家,由谁前往慰唁?”
“大蜻司业。”
王朗躬身答道,“司马德操将率公输学诸博士祭酒亲赴各家,奉上故土与遗书,以慰英魂。”
“准。”
王炅微微颔首。
“呼——”
刘晔起身,恭敬行礼:“主公,祭祀仪制已拟定。
自十月初十起,大蜻城举城素服三日,高悬我军旗,招引忠魂归乡。”
“可行。”
王炅沉声应允。
“喏。”
刘晔拱手退入列席。
“兵部。”
“军议司。”
王炅目光扫过堂下,语气郑重:“即刻统核此役功勋,拟定赏格。
凡立功者、阵亡者,皆在其中。
择日呈报府中审计,务于十月初十前尽数发放。”
“遵命。”
荀攸上前领令,神色恭敬。
“主公。”
鲁肃出列,拱手请辞:“今交州既定,政令归一,肃愿卸去大蜻都督之职,还归文职。”
“准。”
王炅神色未动,只缓缓道:“军议司拟策书,复鲁子敬西阁祭酒旧职,擢升为兵部尚书,位在左右侍郎之上,列为六部之首。”
“谢主公厚恩。”
鲁肃伏身再拜,声音微颤。
“兵部尚书……”
“原来,侍郎并非顶点。”
刹那间,张昭、诸葛瑾、王朗等人眼中皆浮起艳羡之色。
兵部尚书,六部官阶之极,待他日大蜻立国开朝,此位不过六人可居。
“诸位。”
王炅起身环视满堂文武,字字如铁:“此战大捷,亦为大恸。
望诸君铭记今日之痛,此后再不教我儿郎流血至此。”
“喏!”
众人齐声应诺,躬身垂首。
“十月初十。”
王炅按刀而出,步向厅外,背影凛然:“无论政务多繁,尔等须着大蜻官袍,立于英烈碑前,祭奠忠魂。
以我军旗为引,召那埋骨异域的将士归来。”
“喏!”
众臣揖礼而立,语调沉重,心绪难平。
祭英灵,举战旗,唤子弟归家——何其悲壮!
献捷之日,胜中有哀。
王炅一语,道尽这几日大蜻上下之情。
昔日喧闹的城池,如今添了几分肃穆与坚韧。
百姓哀悼出征未返的亲人,亦立誓:此生但见大蜻昌盛,不再容此等血战重现。
十月伊始。
四方郡县百姓纷至沓来。
多是阵亡将士亲属,自发前来凭吊。
也有远走他乡者,虽不能至,却皆面向大蜻方向,焚香遥祭。
十月初五。
工部于英烈碑前搭起祭台。
木质结构,仅高两三寸,远不及那巍巍数丈的碑身,甚至未及基座。
此乃大蜻之礼:祭台不可与英名齐肩。
英烈碑。
初立于淮南之战后。
自赤壁军成军以来,凡战死者,皆刻名其上。
此番,连苏飞、李璧这等统军之将,亦被镌刻其列。
此亦是大蜻首次折损校尉级将领,诸军团闻之,无不震动。
大蜻城楼之上。
王炅伫立远眺,望着城外忙碌的匠人身影。
“主公。”
鲁肃立于侧旁,轻声道:“苏飞将军骁勇。
征交趾时,敌势初现,他便主动请缨为第二军团前锋,抢滩渡口,死守阵地,为大军争取登岸时机。
身中十余矢,临终犹回首望了一眼大蜻方向……”
王炅低语:“我大蜻之将,本当如此。”
“是啊。”
鲁肃目光悠远,似追忆往昔:“李璧将军早年随主公起于天岳山,因屡建战功,擢为第一军团校尉。
登陆交州后,率五千士卒讨伐百越诸部。
归营途中遭人暗算,中毒身亡。
弥留之际仍传令全军速返主营。
廖化将军违令出击,踏平仇部,为将军雪恨。”
“既为复仇,何罪之有?”
王炅挥袖,语气决然:“不必再议责罚。”
王炅目光如刃,沉声道:“我大蜻之人,无一可轻弃。
愿归附者,便以仁德教化;若执迷不从,唯有铁蹄碾之。
对外之道,唯血与火而已。”
“喏。”
鲁肃垂首应命,语气恭敬。
“黄齐那边如何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