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付出的牺牲,将是千百倍不止。
“罢了。”
王炅声音低沉却坚定:“天下何处无忠魂?青山处处可埋骨。
若有朝一日我也战死沙场,难道你们就要止步不前?”
“主公慎言!”
四人面色微动,急忙开口劝道。
“你们啊。”
王炅轻叹一声,摇头道:“这次祭典,召我大蜻英魂归来,魂兮归矣!礼部务必周全部署,不得有半分疏漏!”
“喏。”
四人齐声应命,神情肃然。
“走吧。”
王炅手扶刀柄,步出府门。
行至军议司外堂之际,忽而驻足,回首说道:“子扬、公达,你们一个出自汉室宗亲,一个世代蒙受汉恩。
若有一日,大蜻尽得南地四州,更开拓夷州疆土,我想请你们为大蜻举行郊祀天地之礼——你们可愿担此重任?”
“郊祀天地?”
贾诩与诸葛瑾心头一震,呼吸微滞。
王炅虽未明言,但凡外祀天地者,非王者不能为之;至于宗庙内祭,则为追念先祖,乃帝王立国之始。
这一句话,已隐隐透出建国称制之意。
“臣不敢辞。”
荀攸躬身长揖,语气温恭却坚定。
刘晔更是朗声笑道:“主公,这祀天祭地本是礼部职分,莫非是要罢去我这左侍郎之位,好逼我亲自上坛行礼不成?”
“好!”
王炅闻言回头,对着贾诩微微一笑。
随即握紧赤壁刀,昂首阔步,踏出军议司大门。
府门外,赵毅自暗影中缓步而出。
王炅瞥了一眼身后府门,声音低沉:“曹操已率先动手青州,你即刻传令丑牛使,放臧霸过去,务必要让他融入其势,潜伏如刃。”
“喏。”
赵毅抱拳领命。
待王炅远去,军议司内诸人方才松下一口气。
“呼……”
刘晔抚额轻叹,感慨道:“只要能行天地之祀,主公便可正位成婚,日后我大蜻方有嗣续之望。
否则上下无纲,文武难安,军心亦难久固啊。”
“哈哈哈哈哈!”
荀攸、贾诩、诸葛瑾三人相视大笑。
他们心知肚明,刘晔这话不过是托词罢了。
他身为阜陵王之后,身份敏感,若公开支持立国祀天,难免遭人口舌。
说到底,还是给自己寻个台阶下。
“笑什么?”
刘晔眼神一横,冷声道:“当日传国玉玺送入大蜻之时,你们心中就没动过念头,想推主公登坛祭天?”
“我没想过。”
贾诩咧嘴一笑,话音未落便转身快步朝外走去,似怕被盯上一般。
“……”
荀攸与诸葛瑾顿时脸色发黑。
贾文和或许真没动心,但他们二人岂会毫无所思?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大蜻以民为本,得天时、据地利、聚人和,早已具备立国之基。
称王建制,不过是早晚之事。
只是今日由王炅亲口道破,才让这份隐秘的期待,终于浮出水面。
七月将尽。
李典接替于禁镇守宛城。
于禁则率两万精兵屯驻黄河南岸,稳如磐石,任刘备百般扰袭,岿然不动。
与此同时,司空府对河内、青州同时出兵,动作迅猛,袁绍措手不及。
尤其臧霸收编青州黄巾余部,连克齐国、北海,一举切断袁谭主力退路,将其死死困于东陲。
此局之深远,辅以郭嘉力主进击之策,短短数月之间,司空府竟从危局逆转为主动。
只要再取河内,便可由守转攻,直面冀州大军而无所惧。
这般局势剧变,不仅令曹操震惊,也让司空府诸多文臣武将重新审视王炅的战略格局——连郭嘉都如此卓绝,那比之更胜一筹的王炅,又岂是偏安南地所能束缚得住的?
八月中旬。
周进自夷州传来急报。
鲁肃率将士在夷州开垦稻田,收成空前丰饶,产量竟超越江东四郡。
消息一出,六部官吏无不振奋,对深耕夷州之心愈发坚定。
同月,赵毅、张昭、荀攸启程奔赴吴郡。
大军即将凯旋,三人奉命代王炅前往迎接。
九月初六。
战船抵岸,停靠吴郡海盐渡口。
出征时近四万人马,归来者不足三万。
逾万名将士长眠海域与交州荒野,数字触目惊心。
“子敬……”
张昭望着眼前双鬓染霜的鲁肃,声音哽咽,深深一拜。
“诸君,辛苦了!”
赵毅、张昭,以及渡口迎候之人,无不垂泪稽首。
鲁肃年方二十七,正值盛年,气血方刚,如今却已两鬓斑白,可见此役之艰险酷烈。
而归来的将士、学子、船夫,皆衣衫褴褛,形销骨立。
更有甚者,铠甲残破不堪,断臂缺腿,在战友搀扶下一步步踏上渡口;不少人怀中紧抱陶罐,罐中盛着同袍遗骨之土,缓缓登岸。
“哈。”
“哈哈……”
鲁肃仰头长笑,眼中泪光闪烁,面向大蜻城深深一拜,声音洪亮如钟:“鲁子敬,不负主公重托,夷州已定,交州归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