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
荀彧抬头进言:“大蜻拒绝与徐州联手,恐怕与淮水休兵有关。
若王政南真与吕布共进退,势必同时面对我军与荆州兵马夹击,处境危矣。
他们竟坦然将此写入报中,倒是出人意料。”
“不过是审时度势罢了。”
曹操轻叹一声:“王政南是在告诉我和刘表,短期内大蜻不会与两州开战。
同时又强调永不结盟,等于昭示天下:即便我们发兵,他也无所畏惧。”
“主公洞若观火。”
堂中顿时响起一片赞颂之声。
荀彧、郭嘉等人,对大蜻的戒备之心,又深了几分。
“主公。”
曹仁忧虑道:“如今《辑报》点破我军或将再攻宛城,张绣必有所防备。
是否还需继续备战?”
“当然。”
曹操眼神凛冽,声音如冰:“秋收一过,发三万兵马直取宛城。
孙伯符已在汝南布势,此战,南阳必须拿下。”
“遵命!”
曹仁、夏侯渊齐声领令。
帐中众将目光灼灼,杀气腾腾,恨不得立刻挥军南下,洗刷昔日败绩。
此时,大蜻辑报已传遍天下。
这份由王炅执掌的舆论利器,正悄然搅动九州风云。
其中关于诸侯不结盟之局,以及兖州用兵动向的剖析,早已在各州郡间广为流传。
荆州。
襄阳,州牧府内。
文武齐聚,手中皆握着最新一期的辑报。
刘表将纸页重重拍在案上,眉宇间满是疑虑:“王政南这是在立威,摆明了不把司空府和我荆州放在眼里!”
“主公所言极是。”
蒯越点头附和。
刘表皱眉问道:“荀公达以大蜻军谘祭酒身份刊发此文,明言曹操将再攻宛城,诸位以为如何?”
“这……”
蔡瑁与张允面面相觑,一时语塞。
“主公。”
蒯良神色凝重,“若无此报,曹军二伐宛城几乎是板上钉钉——他若不破南阳,便无力东进徐州。
可如今消息走漏,曹操是否会如期出兵,反倒难说了。”
刘表轻揉额角,沉吟不语。
蒯良又道:“眼下当务之急,是提醒黄祖与张绣严加戒备。”
“也只能如此了。”
刘表缓缓点头。
同一时间,南阳各地市井街头,已有小贩叫卖辑报。
贾诩手持两份刊文,快步踏入骑都尉府。
“先生?”
张绣见其神色匆忙,不由一怔。
贾诩将辑报摊开于案,急问:“公子可曾读过大蜻新出的这份文章?”
“看过。”
张绣颔首。
贾诩脸色骤沉,试探道:“荀公达借笔锋点明,曹操必将再度来犯。
公子打算如何应对?”
“战。”
张绣目光陡然转冷。
“战?”
贾诩拳头攥紧,心头火起,“兖州兵强马壮,更有孙策呼应于汝南,你拿什么去硬拼?这是自寻死路!”
张绣淡淡道:“先生忘了,黄祖仍在新野。”
“哼!”
贾诩冷笑出声,“你如今已是骑都尉,黄祖在南阳处处受制,心中早有怨怼。
既争不过你,又岂会真心助你抗曹?”
张绣面色微沉:“我们是在保命,也是在为荆州守门。
黄祖纵然短视,总不至于眼睁睁看着曹操打到家门口吧?”
贾诩默然片刻,终是一甩衣袖,转身便走。
“先生!”
身后传来张绣的声音。
“没有退路了。”
他低声道,指节发白,“我又何尝不知此战九死一生?可若不战,便是亡;若降,更是辱!只能向前。”
当夜,宛城南郊。
一处不起眼的宅院里,贾诩独自归来,脚步踉跄,神情恍惚。
他见过张绣,也与胡车儿谈过,人人皆抱死志。
宛城与许昌势同水火,这一仗打下来,南阳百姓必遭涂炭。
“父亲。”
贾穆、贾访等人迎上前。
“嗯。”
贾诩跌坐椅中,疲惫不堪。
贾穆小心翼翼问道:“可是因那大蜻辑报,或是军中事务烦忧?”
贾诩苦笑一声:“荀公达眼光如炬,断定曹操必再伐宛,我亦深以为然。
可笑的是,张绣竟还想着死守到底!”
“死守?”
几个儿子心头一颤。
凭张绣现在的实力,怎么挡得住曹操铁骑?
贾诩长叹:“他太年轻了。
以为上次侥幸胜了一阵,夺了舞阴,又靠着荆州名分,就能联合黄祖抗衡兖州。
却不知黄祖与刘表貌合神离,此战一起,无人援手,张绣必败无疑。”
“父亲……”
贾穆声音发涩,“我们又要逃了吗?”
“只能走。”
贾诩闭目低语。
年幼的贾访环顾四周,怯生生地问:“我们从牛辅营逃到张济部,又跟着张绣安身,下次又能去哪儿?将来还能回姑臧吗?”
贾诩沉默良久,终是摇头:“为父也不知道。”
几个月前,他设谋击溃曹军,逼得曹休阵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