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上午,重机枪的轰鸣声还在蕴藻浜上空回荡,赵铁柱正趴在土坡上,手把手教三个士兵操作九二式重机枪。古铜色的手臂上沾着机油,他反复演示着“压弹-拉枪机-瞄准-射击”的流程,声音洪亮:“记住!这玩意儿后坐力大,得把枪托顶紧肩膀,不然能把你们掀翻!”
士兵们学得认真,轮流趴在机枪位上试射,子弹扫过对岸的空滩,溅起的尘土在阳光下像金色的雾。陈砚站在旁边,手里拿着昨天修复机枪时用的小工具,时不时提醒:“别慌着扣扳机,先瞄准,不然子弹都打空了也没效果。”他后背的伤口还隐隐作痛,林晚早上刚换的纱布,此刻被汗水浸得有些发潮,却没影响他盯着士兵们的动作——这挺重机枪是弟兄们用命换来的,必须让更多人学会用。
“营长!师部来人了!”王锐的声音从战壕那头传来,他手里攥着半张弹药清单,脸上带着几分复杂,“是孙师长的参谋,姓张,带着两个卫兵,说要找您了解昨天的战绩。”
陈砚心里一动——孙元良作为88师师长,之前几乎没关注过3营这个“草鞋营”,现在突然派人来,显然是昨天的战绩传了上去。他把工具递给赵铁柱,叮嘱:“继续教,别让弟兄们松懈,我去看看。”
刚走到营地入口,就看到三个穿着黄呢子军装的身影——为首的张参谋二十多岁,戴着圆框眼镜,手里拿着个笔记本,眼神里带着嫡系特有的傲慢,正用文明棍戳着地上的弹壳,像是在检查什么。旁边的两个卫兵背着崭新的中正式步枪,腰杆挺得笔直,却刻意和周围的黔军士兵保持距离。
“可是陈石营长?”张参谋抬起头,目光扫过陈砚沾着油污的军装,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我是孙师长的参谋张默,奉命来核实贵营昨日的作战情况。”
“张参谋客气了,请随我来。”陈砚语气平静,带着他往战场方向走,“昨天的战斗痕迹都还在,俘虏和缴获的武器也都在,您可以亲自查验。”
张默跟着走,手里的笔记本却没打开,只是漫不经心地问:“听说贵营昨日毙敌150人,自身伤亡80人?这个交换比,在黔军里倒是少见,不会有虚报吧?”他的语气里带着怀疑,显然不信这支装备低劣的部队能打出这样的战绩。
陈砚没反驳,只是指着前方的战场:“张参谋请看,那边还有120具日军尸体没来得及掩埋(部分已转运计数),都是昨天击毙的;俘虏8人关在防空洞,您可以去审;缴获的九二式重机枪刚修好,刚才还试射过,您要是不信,现在就能看。”
张默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成片的日军尸体盖着粗布,远处的防空洞外有士兵看守,土坡上的重机枪还冒着淡淡的机油味,显然不是摆设。他走到一具日军尸体旁,用文明棍挑开粗布——尸体胸口有明显的刺刀伤口,是黔军常用的汉阳造所致,不是嫡系部队的装备,这才勉强相信,打开笔记本开始记录。
“孙师长听说贵营能守住阵地,还缴获了重机枪,很是关注。”张默一边写,一边慢悠悠地说,“不过也说了,黔军装备差,能打成这样不容易,算是给88师争了点脸。”
陈砚等的就是这句话,趁机说道:“多谢孙师长关注。只是我营昨日战斗消耗太大,目前子弹只剩600发,手榴弹不足20颗,重机枪子弹也只够打两梭子。后续日军肯定还会进攻,恳请师部补充弹药,至少给2000发步枪弹、100颗手榴弹、500发重机枪弹,确保能守住阵地。”
王锐这时也赶过来,手里拿着弹药清单,补充道:“张参谋,俺们统计过,昨天光步枪弹就打了800发,手榴弹用了40颗,要是没补给,下次鬼子来,弟兄们只能拼刺刀了!”
张默的笔停了下来,抬起头,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陈营长,王军需官,不是我不给,是师部的补给也紧张。现在嫡系部队都在前线血战,弹药优先供应他们,你们黔军……能省就省点。”他顿了顿,像是做了很大让步,“这样吧,我回去跟孙师长申请,先给你们500发步枪弹,多了是真没有,还请体谅。”
“500发?”赵铁柱不知何时也赶了过来,听到这话,瞬间炸了,“张参谋,俺们80个弟兄换了150个鬼子,就给500发子弹?这够干啥?打两波冲锋就没了!你们嫡系部队打一仗补5000发,俺们黔军就只配500发?”
张默被赵铁柱的吼声吓了一跳,下意识后退一步,随即又摆出傲慢的姿态:“这位士兵,注意分寸!师部的补给分配轮不到你插嘴!能给500发,已经是孙师长格外关照,再闹,一颗都没有!”
“你……”赵铁柱还要争辩,却被陈砚按住肩膀。陈砚知道,跟张默硬吵没用,他只是个传话筒,真正卡补给的是师部的嫡系思维,再闹下去,可能连500发都拿不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