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心里一暖,弯腰把木箱盖好,对王锐说:“你现在就去附近的张家庄,找张老财——上次借糙米时,他说有粮食要卖,你跟他说,二十块银元,能换多少糙米换多少,再要些盐巴和干菜,账记得详细点,回来给大家看。”
“俺这就去!”王锐用力点头,抱着木箱就往营地外跑,脚步比平时快了不少——他现在是“王锐”,是陈砚信任的军需官,再也不是那个只会躲在后面记账的胆小文书了。
下午时分,营地中央的空地上,已经围满了士兵。空地上堆着几根干柴,陈砚抱着原身的木箱站在干柴旁,赵铁柱和几个士兵拿着火把,站在旁边待命。王锐已经从张家庄回来,手里拿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二十块银元换糙米600斤、盐巴10斤、干菜5斤”,纸条被他举得高高的,让每个士兵都能看清。
“弟兄们,”陈砚的声音在空地上回荡,压过了周围的风声,“这箱子里,装的是原身的贪念,是大家的血汗钱。今天,咱们烧了它,就是要告诉所有人,咱们3营,以后军饷全公开,粮食优先分,我陈砚要是私吞一分钱、一斤粮,你们就烧了我的帐篷,把我绑去师部领罪!”
说完,他把木箱放在干柴上,对赵铁柱点头:“点火。”
赵铁柱举起火把,猛地扔向干柴——“轰”的一声,干柴被点燃,火焰迅速蔓延,舔舐着木箱的边角,木箱很快被烧得发黑,冒出滚滚浓烟。周围的士兵们屏住呼吸,看着燃烧的木箱,眼神里满是复杂的情绪——有愤怒,有解气,更有对未来的期待。
火焰烧了半个时辰,才渐渐熄灭。木箱已经变成一堆黑炭,里面的银元早就被王锐换成了糙米,此刻正堆在旁边的粮袋里,散发着淡淡的米香。陈砚走上前,用木棍拨开炭灰,对士兵们说:“原身的贪念,烧没了;以后咱们3营的规矩,立起来了——军饷公开,粮食均分,优先伤员和没草鞋的弟兄,我跟大家吃一样的饭,用一样的枪,绝不搞特殊。”
“营长英明!”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营地,连远处的炊事兵都停下手里的活,跟着喊了起来。
陈砚笑着挥手,让王锐和赵铁柱开始分粮。粮袋被打开,雪白的糙米倾泻而出,王锐拿着小秤,按之前记好的名单分粮——伤员2斤半,普通士兵2斤,陈砚自己也领了2斤,跟大家一样。
赵铁柱捧着分到的糙米,激动地对身边的士兵说:“俺活了二十五年,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营长!跟着他,俺们肯定能打胜仗!”
那个十六岁的小兵捧着糙米,眼泪差点掉下来——他家里穷,以前在老家从来没吃过这么多糙米,现在不仅能吃饱,还能跟着大家杀鬼子,他觉得自己没白来当兵。
陈砚看着士兵们捧着糙米时的笑脸,心里踏实了不少。他知道,这一把把糙米,比任何豪言壮语都管用——士兵们要的不多,不过是一顿饱饭,一个公平的待遇,一个能让他们愿意拼命的理由。
夕阳西下时,营地的炊烟又升了起来,这次的炊烟里,满是糙米的香气。陈砚坐在武器堆旁,看着赵铁柱带着士兵们练刺杀,看着王锐在账本上认真记录今天的分粮情况,看着那个十六岁的小兵拿着分到的盐巴,小心翼翼地包好,说要“留着给受伤的弟兄腌肉吃”。
远处,淞沪战场的炮声隐约传来,比昨天更近了些。陈砚知道,他们离前线越来越近了,但他不再像刚穿越时那样焦虑——因为他身边,已经有了一群愿意跟着他的弟兄,有了能打鬼子的枪,有了能让大家吃饱饭的粮食。
他摸了摸怀里的老草鞋,那是他穿越的信物,也是他的初心。他在心里默念:“放心吧,那些牺牲的黔军弟兄,我会带着这支队伍,在淞沪战场上,为你们争一口气,为贵州的父老争一口气。”
这时,王锐拿着账本走过来,脸上带着笑:“营长,今天的账记好了,600斤糙米全部分完,没剩一两,您看看?”
陈砚接过账本,看了一眼,上面的数字清晰明了,每个士兵的名字后面都标着分到的粮食,连他自己的名字后面,也写着“糙米2斤”。他笑着把账本还给王锐:“不用看,我信你。以后这军需,就交给你了,别让弟兄们失望。”
王锐用力点头,把账本抱在怀里,像是抱着稀世珍宝。陈砚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清楚,这支黔军3营,正在一点点变好,从一盘散沙,变成一把能刺穿鬼子胸膛的尖刀。
喜欢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