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院静室,林凡盘膝而坐,双目微阖。藏经阁顶层三日的收获,此刻正如涓涓细流,在他心间缓缓流淌、沉淀、融合。脑海中,未名道碑光芒温润,将那些浩瀚繁杂的知识分门别类,去芜存菁,与林凡自身的感悟相互印证。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段源自《道德经》开篇的至理名言,此刻在他心中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够用言语表述出来的“道”,并非那永恒不变、终极的“道”;能够被概念命名的“名”,也非永恒之“名”。藏经阁顶层那些先贤手札,无论多么玄奥精深,终究是前人“可道”之言,是他们对“道”的阶段性认知,而非“道”本身。自己需要借鉴、吸收,却不能奉为金科玉律,迷失其中,更重要的是走出自己的路。
他回想起那位“守拙山人”的手札,其中对“致虚极,守静笃”的阐述,让他对“谷神玄牝”的运用有了新的想法。“虚”与“静”,并非一味地空寂死守,而是一种容纳万物、映照万象的博大状态。自己的“玄牝之门”,不正需要这种“虚”与“静”的特质吗?
心念一动,他不再刻意去引导灵力,也不再执着于观想门户形态,而是将心神彻底放空,沉入一种极致的虚静之中。仿佛自身化作了一片无垠的虚空,一座幽深的谷壑,一扇通往未知的众妙之门。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无”,是天地的本始,代表那无形无相、混沌未开的“常道”;“有”,是万物的根源,代表有形世界诞生之源。此刻,林凡以“常无”之心,观照自身“玄牝之门”那蕴含无限可能的奥妙;以“常有”之念,体察体内灵力、神识乃至那枚“轮回之种”生灭变化的轨迹与边界。
在这种状态下,他体内那扇稳固的“玄牝之门”似乎与这片虚静的心神彻底融为一体。门户不再仅仅是能量吞吐转化的枢纽,更仿佛成了他自身“道”的体现,无形无质,却又真实存在,包容一切,演化一切。
一丝明悟涌上心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己的“道”,不应局限于《乙木轮回经》的木属生机,不应局限于“枯荣意境”的生死轮转,也不应局限于初步触及的“混沌之力”。而应如这“谷神玄牝”一般,虚怀若谷,包容万物!无论是五行灵力、天地灵气、他人法术攻击的能量,甚至是不同的道韵、法则碎片,只要层次不超过自身承受极限,皆可纳入这“玄牝之门”中,以“谷神”之妙加以转化、调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哺己身!
这并非简单的吞噬,而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合道”!是与天地万物达成更深层次和谐共存的途径!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无”和“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这种虚静包容之心(近无)与主动纳取转化之行(近有),同出于他对“道”的理解,异名而同谓,共同指向那“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也就是他自身这扇不断成长、演化的“玄牝之门”!
“轰!”
仿佛一层无形的枷锁被打破,林凡周身气息陡然一变!原本沉静内敛的气息,忽然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包容性与成长性!静室内的天地灵气不再是被动吸入,而是如同归巢般,欢快地、自发地涌入他的体内,经过“玄牝之门”的转化,化为精纯无比的混沌色灵力,其效率比之前快了数成!甚至连布置在静室周围的聚灵阵法,都因为灵气的剧烈流动而发出微光。
他体内那枚“轮回之种”也轻轻震颤,似乎对这种变化极为欣喜,表面流转的灰芒更加灵动。
林凡缓缓睁开双眼,眸中仿佛有星河旋生旋灭,宇宙初开景象一闪而逝。他伸出手指,指尖一缕灵力自然凝聚,颜色混沌,却不再是以往那种内蕴毁灭的死寂,反而带着一种孕育万物、包罗万象的生机与可能!
他心念再动,这一缕灵力倏忽一变,化作精纯的乙木生机,滋养得静室角落一株普通绿植叶片愈发青翠;接着又转为炽热的火灵之气,室内温度陡然升高;随后化为厚重土息,给人一种沉稳如山之感;继而显化锋锐金气;最后呈现润泽水意……五行流转,圆融自然!
这并非他修炼了五行法术,而是其灵力本质提升后,自然衍生出的变化特性!他的《乙木轮回经》根基未变,但灵力的“品质”与“包容性”已然发生了质的飞跃!
“这便是‘道纳百川’的初步体现么……”林凡感受着自身的变化,心中喜悦平静。修为虽未直接提升,但他知道,自己的道基变得更加雄厚,未来道路更加宽广。日后对敌,手段将更加变幻莫测,更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甚至从中汲取养分!
他站起身,体内灵力澎湃,神识清明,状态前所未有的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的道碑能推演万物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的道碑能推演万物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