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国际”特别工作组的第一次全球会议以全息投影形式进行,十七个国家的代表虚拟齐聚。沈锐作为首席顾问,展示了“教授”的行为模式和实验记录。
“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罪犯,”沈锐向各国代表解释,“而是一个社会物理学家,把整个世界当作实验室。他的目标不是破坏,而是理解和控制社会系统本身的运作规律。”
美国代表提问:“动机是什么?勒索?恐怖主义?政治目的?”
“更危险——他相信自己在拯救人类。”沈锐调出心理侧写,“林浩然认为人类社会已经到达一个临界点,技术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脆弱性。他自称在寻找‘系统性重置’的方法。”
欧盟代表担忧地问:“你认为他有能力造成大规模混乱吗?”
“他已经证明了能力,但还在克制。”沈锐展示数据分析,“所有实验都在测量社会反应,像是在寻找最优干预点。危险的是,他可能很快会从观察转向实际行动。”
会议决定建立全球预警系统,共享情报,协调应对。沈锐被任命为行动总协调人。
第一个挑战很快到来:全球多个城市的交通信号系统同时出现异常,造成协调性拥堵。模式与濠镜实验相同,但规模更大。
“测试全球响应机制。”技术团队分析,“他在测量国际协调的效率和弱点。”
通过新建立的共享平台,各国迅速交换信息,发现所有攻击都使用类似的技术手段。联合技术团队开发出通用反制措施,在数小时内化解了危机。
但“教授”的下一个测试更加精妙:全球主要社交媒体平台同时出现高度可信的虚假新闻,声称某大国即将发动军事行动。市场震荡,国际关系紧张。
“这次不是技术攻击,是信息战。”沈锐立即启动应急协议,“需要联合辟谣,快速透明回应。”
在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协调下,真相迅速被澄清。但“教授”已经收集到了宝贵的数据——全球信息传播的速度、辟谣的效果、公众信任的弹性。
暗网上,“教授”发布了最新分析报告:《信息时代信任结构的脆弱性》,详细记录了实验数据和结论,引来大量关注和讨论。
“他在建立追随者。”心理学家警告,“这种危险理念正在吸引边缘群体。”
沈锐决定采取双线策略:一方面继续技术追捕,另一方面发起反叙事运动——通过专家和影响者解释这种社会实验的危险性,削弱“教授”理念的吸引力。
跟踪小组通过林浩然的学术背景,发现他与多个前沿研究机构有联系。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机构都在进行某种形式的复杂系统研究,且都曾获得某个神秘基金的资助。
“查这个基金。”沈锐下令。
国际联合调查发现,该基金由德雷克网络残部控制,正在全球资助多个激进技术项目。“教授”只是其中之一,但可能是最危险的一个。
更令人不安的是,基金还在资助对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和神经科学的研究,似乎在进行某种综合性的“人类增强”计划。
“德雷克的遗产比想象中更深远。”沈锐在国际会议上警告,“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疯狂,是一个网络的长期计划。”
就在这时,新的攻击开始了:全球多家医院的医疗设备同时出现异常,给病人错误剂量,误报病情,甚至伪造诊断结果。
这次攻击造成了实际伤害——数十名病人因错误用药需要紧急治疗。
“红线被跨越了。”沈锐愤怒道,“他从实验转向了实际伤害。”
国际刑警发出红色通缉令,全球搜捕林浩然。技术团队通过医疗设备的攻击反向追踪,最终定位到信号源——一个位于国际水域的海上研究平台。
多国联合行动队乘直升机突袭平台,却发现这里已经人去楼空,只留下正在自动运行的设备和一条信息:
“必要的数据已经收集。下一阶段:实践应用。——P”
在设备中,联合团队发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计划:“镜像社会计划”第二阶段——选择三个“代表城市”进行全面社会工程实验,测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反应。
其中一个城市就是濠镜。
沈锐立即返回濠镜,加强所有系统的防护。镜面小组进入全天候待命状态。
三天后,攻击开始了——但方式出乎所有人意料:没有技术入侵,没有系统故障,而是更加隐蔽的心理操作。
首先是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社交媒体运动,放大社会矛盾,制造对立群体。然后是伪造的学术报告和数据,质疑基本事实和科学共识。最后是协调的信息轰炸,让公众陷入困惑和怀疑。
“他在测试社会共识的破裂点。”心理学家分析,“不需要攻击基础设施,只需要让社会自我怀疑。”
沈锐采取了创新应对:不仅辟谣,还公开解释这种操纵技术的原理,教育公众识别信息操纵;不仅加强安保,还增强社区凝聚力,建立社会信任网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西湖谜案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西湖谜案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