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与汪鹏程同年考入江南大学的向阳籍学生共有五人:玉溪乡同乡何明光、高中挚友陈亮、向阳县副县长之女黄爱玲,以及垦殖场子弟饶京民。
他们四人均为三年制大专生,因此在1991年7月便已毕业离校。陈亮和饶京民一同被分配至向阳县粮食系统,陈亮去了县粮油工业公司,饶京民则进了县饲料公司。黄爱玲与何明光则双双进入令人艳羡的向阳县财政局。
时间滑入1991年下半年,汪鹏程的大学生涯进入第四年。昔日形影不离的四位老乡都已走上工作岗位,八八年同来的五人只余他一人留在校园,心中不免泛起落寞。幸而还有余威这个好兄弟时常相聚对饮,以及有个赵小华文学社里《百叶窗》的编辑工作,能稍作寄托。
这几年,汪鹏程虽忙于记者社、广播站和各种“沾花惹草”,倒也没荒废自己的小爱好,时不时向《江南日报》、《江南青年报》投稿。几年积累下来,通讯、小小说、散文倒也发表了几篇。
陈亮的来信时常提及粮油工业公司的见闻,最让鹏程眼热的是元旦福利——每人半头猪!想到这,鹏程就羡慕不已:若自己也在那种单位,扛半头猪回家,还不把娘乐坏了?他清晰地记得儿时的困窘:娘用一个陶罐装着几十片头年杀猪后剩下的、咸得发齁又薄如纸的猪板油。每次炒菜,娘飞快地从中拈出一片,在滚烫冒烟的锅里“滋啦”一抄,短短两秒便迅速放回罐中。这片薄油给菜添了一丝油味,勉强压住粗粝的口感。一片咸猪油要物尽其用地炒上三天菜,直到实在榨不出半点油星,那片咸涩的油渣才会被放入菜中。吃饭时,兄妹几个谁若能寻到那片油渣,便是另外几人羡慕得直咽口水的幸运儿。
临近毕业,虽是国家包分配,但门路广的同学早已各显神通:宋梅梅的父亲是副厅长,自然不愁;老坦克和薛小敏,后者父亲是地区某某局的局长,听说早已为小两口铺好了去地区审计局和地区财干校的路;余威也气定神闲,每日守着校足球队的大门,呵护着他的宁海红。
唯有鹏程犯了愁。指望当村支书的爹?肯定没戏。姐夫任明远是个纯粹的布尔什维克,让他为私事求人,不如杀了他。若全凭县计委分配,天知道会分到哪个犄角旮旯。这前程未卜的忧虑,像块石头沉沉压在鹏程心头。
寒假回到向阳,鹏程去探望同乡何明光。何明光在财政局分得了一间单身宿舍,这更让汪鹏程羡慕不已。他忍不住向何明光倾诉了毕业分配的担忧,恳请他帮忙留意。何明光爽快应下,并提到黄爱玲的母亲是县审计局下属审计事务所的所长,兴许能帮上忙。
第二天晚上,热心的何明光便带着汪鹏程登门拜访黄爱玲妈妈。县政府宿舍大院比余威姐姐住的东昌县税务局宿色院更显气派,园内绿树成荫,一排排庄严肃穆的红砖五层楼无声彰显着权力。黄爱玲家是三室一厅,副县长家的气派自不必说,家中甚至装有电话。面对黄爱玲的母亲李所长,鹏程拘谨得手心冒汗。他简单说明来意和情况后,李所长答应会留心。
寒假倏忽而过。家里有了二水这个能干的女婿,砍柴之类的重活也轮不到鹏程了。与赵小华通了两封信,假期便匆匆结束。
大学最后一个学期主要是实习。再过三周就要去原江地区实习了,可向阳那边依旧杳无音信。
这天,汪鹏程正埋头写着毕业论文——
“大头!你的信!向阳县审计局的!”余威举着一封信喊道。
“向阳县审计局?!”鹏程心头一跳,立刻抢过信。
拆开一看,是黄爱玲母亲李所长写来的。信中说,她已将汪鹏程的情况向局长方国保作了介绍,尤其强调了他擅长写作。方局长对此很感兴趣,希望鹏程能寄些作品过去看看。
鹏程喜出望外,立刻翻箱倒柜,精挑细选了几篇自己最得意的、发表在《江南日报》和《江南青年报》上的作品。为了全面展示自己,也摸不清方局长的喜好,他特意找出刊发了他作品的报纸,在通讯、小小说、散文、诗歌中各选了一篇代表作。为确保万无一失,他用挂号信寄了出去。
十二天后,又一封信从向阳县审计局寄来。这次,信封上赫然是局长方国保的落款!
展开信纸,是方局长亲笔:
汪鹏程同学:
你好!
李所长转交的你的作品,我已收到并认真拜读。
文章写得很好!我们审计局正需要你这样能写会道的人才!
县计委那边,我已协调妥当。毕业后,欢迎你来向阳县审计局工作!
祝学习进步!
方国保
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短短半页纸,汪鹏程反反复复看了不下十遍。
巨大的喜悦瞬间将他淹没。真没想到,好运竟来得如此之快!汪鹏程,一个地道的农村孩子,竟成了继宋梅梅、老坦克、薛小敏、余威之后,八八级审计系(一)班第五个在毕业前就敲定“金饭碗”去向的学生!
喜欢潮涌苍茫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潮涌苍茫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