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之行,像在林晓燕原本按部就班的生活里,投下了一颗石子,漾开的涟漪一圈圈荡回清河县,也荡回了红星机械厂家属院。
去时是摩托开路、卡车压阵的“奇观”,回来时更是声势浩大。于丽娟的摩托车后座捆着她新进的“时髦”货样,陈默的东风大卡车厢里,除了农机厂的零件,还塞满了晓燕采购的省城特色副食品原料、几本厚厚的点心制作书籍,以及给左邻右舍带的些小礼物。
卡车刚在家属院门口停稳,就像发出了一个集结信号。
最先蹦出来的是继弟林小宝,眼睛滴溜溜地盯着车厢,嘴里喊着:“有没有带好吃的!”紧随其后的是闻讯赶来的娟子,一脸羡慕和好奇:“晓燕姐,省城啥样?大楼是不是特别高?”
正在水龙头下洗菜的吴大妈直起腰,笑着打量:“哎哟,咱们的先进代表回来了!瞧着更精神了!”连在自家门口纳鞋底的秀芬也抬起头,朝晓燕笑了笑。
晓燕一边应承着,一边和陈默往下搬东西。那本厚厚的《南北风味点心大全》不小心露了出来,被刚溜达过来的王大妈瞧见,立刻咋呼起来:“哎呦喂!晓燕这是要去省城开分店啊?看这大部头!”
这话像长了翅膀,没一会儿就飞遍了院子。
晓燕笑着解释:“就是去学习学习,看看人家省城都吃啥。”她拿出一个纸包递给王大妈,“大妈,这是省城老字号‘桂香斋’的桃酥,您尝尝,看跟咱做的有啥不一样。”
又拿出一包水果硬糖塞给眼巴巴的林小宝,给娟子带了一小盒省城姑娘流行的蝴蝶发卡,给吴大妈和秀芬各带了一条素雅的回纺纱毛巾。
小恩小惠,却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大家围着晓燕,七嘴八舌地问省城的见闻,交流会的场面。晓燕挑着有趣的说了,略过了阿强那段小插曲,但于丽娟在小组讨论上“塌房”的糗事,却不知被谁传了出来,成了大伙儿的笑谈,当然,是善意的。
“那个于经理啊,就是心太大!”王大妈总结道,“还是咱们晓燕踏实!”
正热闹着,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插了进来:“哟,这是发达了?又是书又是礼物的,看来这先进没白当,捞了不少好处吧?”
不用回头,就知道是继母孙秀英。她端着个搪瓷盆,站在自家门口,脸上那表情,活像刚喝了一壶醋。
气氛瞬间有点冷。
林小宝嘴里含着糖,含糊不清地喊:“妈!姐带糖回来了!可甜了!”
孙秀英狠狠瞪了儿子一眼:“吃吃吃!就知道吃!一点小恩小惠就把你收买了?没出息!”
晓燕现在可不像以前那样怕她了。她直起身,平静地说:“婶子,这是我自己挣的钱买的。交流会包食宿,还有十块钱补助,没花家里一分。”她特意晃了晃手里那本点心书,“这是投资,以后能赚更多。”
孙秀英被噎了一下,尤其听到“十块钱补助”时,眼睛瞪了一下,似乎后悔没早点知道这事。她撇撇嘴,还想说什么,一直沉默着帮晓燕搬东西的陈默,忽然抬头,没什么表情地看了她一眼。
孙秀英莫名地感到一股压力,嘟囔了一句“显摆什么”,扭身就回屋了,还把门摔得砰一声。
这小插曲并没影响大家的心情,反而让邻居们更觉得孙秀英不像话。吴大妈拍拍晓燕的肩膀:“别理她,你好样的!”
父亲林卫国从屋里探出头,眼神复杂地看了晓燕一眼,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叹了口气,又缩了回去。晓燕心里有点发涩,但很快被娟子她们叽叽喳喳的问话拉回了情绪。
晚上,晓燕在灯下仔细整理带回来的东西和笔记。省城副食品商店里的琳琅满目让她大开眼界,很多原料县城根本没有。她记下几种可能用到的蜜饯和特殊面粉型号,琢磨着能不能托于丽娟或者……陈默下次出车时捎点回来。
正想着,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是娟子。她有点不好意思地递过来一个小布包:“晓燕姐,这是我妈让我给你的,自家腌的咸鸭蛋,谢谢你想着她。”
晓燕推辞不过,收下了。娟子没立刻走,踌躇着,眼睛里闪着光:“晓燕姐,你去省城开会……他们都说,个体户现在挺……光荣的?”
晓燕拉她坐下,认真地说:“不是光荣,是正道。只要诚信经营,守法纳税,就跟厂里上班一样,靠劳动吃饭,不丢人。”她把交流会上的见闻,那些轮胎大王、纽扣西施的故事,挑了几个讲给娟子听。
娟子听得入了迷,喃喃道:“真好……晓燕姐,我……我能不能以后有空,去你铺子里帮忙?不要工钱!我就想学学,看看……”
晓燕看着娟子渴望又怯生生的眼神,想起了曾经的自己。她握住娟子的手:“帮忙可以,但工钱必须给。不过很辛苦的,得起早贪黑。”
“我不怕辛苦!”娟子立刻保证,眼睛亮得像星星。
送走娟子,晓燕心里又多了份计划。或许,她真的需要一个帮手了。娟子勤快又老实,是个不错的人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