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到公寓楼下时,撞见邮差正在往信箱里塞报纸。他弯腰时,我瞥见报纸头版的标题:“日中贸易额再创新高”,旁边配着中国工人在福冈工厂工作的照片,照片下的小字写着“技术仍需向日方学习”。清禾伸手去拿报纸,指尖触到信箱冰冷的铁皮,忽然想起三个月前,就是这个邮差,把我们的《人民日报》扔进了垃圾桶,理由是“外国报纸不能进小区”。
“变化总比想象中慢。”我替她推开单元门,楼道里的声控灯应声亮起,暖黄的光裹着我们的影子,“但你看这灯,按一下总会亮的。”
电梯上升时,清禾靠在轿厢壁上,看着数字一层层跳。“明天去上野公园,”她忽然说,“除了献花,还要带本《拉贝日记》。就放在纪念碑前,说不定会有人看见。”
电梯门开时,我看见对门的高桥老太太正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个小陶罐。她看见我们,鞠了一躬,把陶罐递过来:“这是我母亲腌的梅子,她说1937年在南京,是个中国妇人给了她一袋梅子,才没饿死。”老人的手抖得厉害,罐口的红布绳松松垮垮,“她到死都在说‘欠着的,总要还’。”
清禾接过陶罐,指尖触到冰凉的陶土,忽然想起居酒屋里佐伯奶奶擦眼镜的动作——原来有些记忆,不管被埋得多深,总会在某个瞬间,像破土的芽,带着点涩,却透着光。
关上门的刹那,窗外的樱花又落了一阵,像谁在轻轻叩门。清禾把陶罐放在玄关的柜子上,月光透过纱窗落在上面,罐口的红布绳在地上投下细细的影子,像根没断的线。
我走到窗边,望着楼下空荡荡的街道。不远处的十字路口,一个醉汉正对着路灯鞠躬,嘴里含糊地念着什么,声音被夜风吹得七零八落。忽然想起白天在恩赐公园遇到的那个喂鸽子的老人,他口袋里露出半张黑白照片,边角卷得厉害,照片上的士兵穿着昭和年间的军装,胸前的勋章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当时我以为是他的儿子,后来才听见他对着鸽子喃喃:“当年要是没去中国,你是不是还能活着……”
“在想什么?”清禾走过来,从身后轻轻抱住我。
“在想,这世上到底有多少人,活在自己编织的历史里。”我转过身,看见她鬓角别着片樱花,花瓣边缘已经发皱,“就像刚才那个醉汉,还有公园里的老人,他们心里都装着个没说出口的故事,有的是愧疚,有的是自欺。”
喜欢我在东瀛打拼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在东瀛打拼的日子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