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樱井美子说过的“成年男女的游戏”,想起她公寓里那排不同男人送的香水,忽然觉得喉咙发紧。沈清禾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把一碟抹茶和果子推过来:“别觉得震惊,这在日本是常态。少子化率全球第一,结婚率逐年下降,去年调查说百分之四十的年轻人没有固定性伴侣,但风俗业年产值比汽车制造业还高。”
她用竹筷夹起一块羊羹,动作轻缓得像在做茶道:“更有意思的是,他们把这种疏离包装成‘礼貌’。邻居住了十年不知道彼此姓名,同事聚餐到凌晨三点,回家路上绝不并肩走。上次我帮老太太搬东西,她谢了我二十七次,却始终没问我叫什么。”
咖啡馆的老式挂钟敲了十下,穿和服的老板娘端来热毛巾。沈清禾接过毛巾时,特意用日语说了句“お世话になります”,尾音拖得温软,像江南的雨。老板娘走后,她望着墙上挂的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忽然说:“你看这幅画,浪头那么凶,船上的人却那么镇定。这就是日本人,把所有惊涛骇浪都压在心底,面上永远是风平浪静。”
她顿了顿,指尖在桌上画着无形的圈:“但压得太久,总会出事。你知道‘无缘社会’吗?就是没有血缘、没有地缘、没有社缘的人,死在公寓里几个月才被发现,尸体都化成白骨了,邻居还以为他出差没回来。”
我想起打工时遇见的田中先生,五十多岁,在电器行干了三十年,退休第二天就从公寓跳了下去。同事说他单身一辈子,办公桌抽屉里只有半管牙膏和一张去世母亲的照片。
“他们太擅长自我压抑了。”沈清禾把凉透的咖啡推到一边,“白天在公司当‘社畜’,晚上去居酒屋喝得烂醉,用酒精把真实的自己泡起来。可酒醒了呢?还不是得回到那个连哭都要躲进厕所的世界。”她忽然看向我,眼神亮得惊人,“你发现没有?这里的年轻人要么极端叛逆,要么极端压抑,像被劈开的两半,找不着中间的路。”
窗外的霓虹灯映在她眼镜片上,明明灭灭。她摘下眼镜擦了擦,露出那双总是透着清醒的眼睛:“我导师说,日本是后工业时代的试验田,把所有现代性的病症都提前暴露了。过度消费导致的精神空虚,个体主义引发的人际疏离,性解放背后的情感荒漠……这些问题,我们以后可能也会遇到,但我们得看着他们怎么走的弯路,别跟着掉坑里。”
她重新戴上眼镜,银镯子在灯光下闪了一下:“所以我才说,来日本不是为了学他们的精致,是为了看清楚他们的病灶。就像这杯咖啡,你得尝出里面的苦涩,才知道自己更需要什么。”
我忽然想起她帆布包上缝的补丁,想起她总在图书馆待到闭馆,想起她太奶奶那句“骨头不能比米软”。这个女孩踩在东京的柏油路上,心里却始终揣着一片稻田,知道根该扎在哪里。
“你说得对。”我拿起那块没动的和果子,咬了一口,甜得发腻,“我们不能被这里的糖衣裹住,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
沈清禾笑了,眼睛弯成月牙:“聪明。”她把账单拿过去,用日语跟老板娘核对金额,每个发音都标准得像教科书。走出咖啡馆时,夜风带着凉意,她把围巾重新系好,银镯子在袖口晃了一下:“下周末去横滨看留学生墓碑吧,看看那些前辈刻在石头上的话,比任何社会学理论都实在。”
喜欢我在东瀛打拼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在东瀛打拼的日子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