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石车!强弩!李靖!
赵匡胤刚刚稍缓的心情瞬间荡然无存!
江淮朱元璋的“雷鸣”还没搞清,河东李唐的兵锋又已磨利!
他仿佛看到一幅地图:河东,李世民磨刀霍霍;江淮,朱元璋诡器频出;而他的大宋,夹在中间,虽然富庶,却仿佛一块令人垂涎的肥肉!
他现在能完全信任的、可独当一面的大将,似乎只有石守信?、曹彬二人!
曹彬需要镇守都城,石守信?再能打,能同时应对两个方向的强敌吗?
那种被文武失衡战略束缚的感觉,从未如此强烈。
“赵普!”赵匡胤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拟旨:加封石守信?为荆湖路宣抚使,总揽西线军政,许其临机决断之权!一应军需,全力保障!”
“再拟一旨:着吏部、工部,即刻张榜天下,无论出身,凡通军械制造、筑城、兵法、堪舆者,一经核实,重金礼聘,授以官职!”
他知道,这些措施或许能解一时之急,但根本的难题仍在。
大宋的立国之策,在这个群魔乱舞、远古秘辛浮现的时代,是否需要改变?又该如何改变?
他疲惫地揉了揉眉心,目光落在案头另一份关于境内世家大族近期频繁聚会、似有暗流涌动的密报上。
内忧外患,四面楚歌。
这位以“黄袍加身”得天下的皇帝,第一次感到,龙椅之下,并非尽是锦绣江南,而是汹涌的暗流与灼人的烈焰。
深夜,临安城最大的酒楼“望海阁”顶层雅间。
几位衣着华贵、气度雍容的老者正在密谈,他们皆是江南士族的代表人物。
桌上美酒佳肴未动多少,气氛却异常凝重。
“赵官家今日去了钱府,又紧急加封石守信?,广招工匠……看来,是被吓到了。”一位王姓老者缓缓道。
“吓到?光是吓到有何用?”
另一位谢姓老者冷笑,“西秦、李唐、南明,哪个不是虎狼之辈?我大宋空有财富,却无爪牙,终将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依诸位之见?”
“或许我们该为自己,也为这江南繁华,寻一条真正的‘后路’了。”
王姓老者压低了声音,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听闻稷下学宫的人,前日已秘密抵达苏州了。他们带来的,可不只是圣贤书那么简单……”
窗外,西湖夜色迷离,一艘不起眼的乌篷船悄然靠岸,几个身影融入夜色,方向正是苏州。
而在更遥远的西方,大唐边境军营。
李靖站在沙盘前,手指轻轻点在与宋境接壤的一处关隘,对身旁的副将淡淡道:
“陛下有旨,试探性进攻。让儿郎们试试新家伙的威力。也让那位‘宋祖’看看,这乱世,光有钱……是守不住江山的。”
“诺!”副将领命,眼中闪过战意。
山雨欲来风满楼。
荆襄之地,江河交汇,水网密布,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所。
如今,这里成了大唐与大宋势力接触的最前沿。
北岸,唐军旌旗招展,营垒相连,军容鼎盛;
南岸,宋军依城立寨,弩箭森然,严阵以待。
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将至的压抑,连江面上的水汽都仿佛凝滞不动。
唐军大营,中军帐内。
李靖一身轻甲,立于巨大的沙盘之前。
沙盘清晰地勾勒出荆襄一带的山川地势、城池关隘,甚至细致标注了水流的缓急与渡口的深浅。
他目光沉静,手指轻轻点在南岸一处名为“石桥渡”的宋军前沿营寨上。
“陛下旨意,试探宋军虚实。此处,便是最好的试金石。”
李靖声音平稳,不带丝毫烟火气,“苏将军,新配发的‘旋风炮’与‘神机弩’,可已熟悉?”
身旁一位雄壮的将领抱拳道:“回大将军,均已操练纯熟!末将愿为先锋,一试锋芒!”
此将乃是以征讨西突厥、平定百济、高句丽等战绩闻名的唐将苏定方。
“好。”李靖点头,
“不必求胜,亦不必强渡。旨在探其防御强度,观其应变速度,尤其是……试试他们那种射程极远的重弩,究竟威力几何。记住,一击即走,不可恋战。”
“末将明白!”
与此同时,南岸,宋军石桥渡大寨。
石守信?一身戎装,亲自巡视防务。
他眉头紧锁,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对岸唐军的动静。
李靖用兵,向来讲求出其不意,动静结合。
近日对岸异乎寻常的平静,反而让他心生警惕。
“传令下去,所有炮位、弩位,检查器械,备足箭矢炮石。夜间岗哨增加一倍,江面巡逻船只不得间断。”
石守信?对副将杨业下令,语气凝重,“李靖不动则已,一动必是雷霆之势。告诉弟兄们,决不能有丝毫松懈!”
“是,石帅!”杨业领命,立刻前去安排。
石守信?走到寨墙边,望向北岸那连绵的唐营,心中忧虑更深。
朝廷虽给了他临机决断之权,也加大了供给,但新军练成非一日之功,面对李靖这等名帅和唐军百战精锐,他手中的力量,依然捉襟见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九州争天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九州争天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